随着一阵鞭炮齐鸣,锣鼓喧嚣,震耳欲聋的高涨节奏的卸幕。这位老人也就走完了他的一生。后面的路程——儿孙们穿着孝衣,在亲朋好友凑拥着上山下葬。入土为安。
好了。事件办结束了,入土的老人有福气了,儿子为其大办特办,花掉了多少多少万钱。儿媳是多么多么贤惠,哭的那嗓音嘶冽,己是泣不成声,让外人误认为是己故老人的女儿。孙辈为老人表现也不错,熬了一整夜,难能可贵的是还叩了一晚上的头。
其实老人未走之前,需要的并不多,也许只是治个小病,兴许并不会超过五千八千的。说是这点钱,哪家拿不出,我是不会承认的,但是,这点钱却能挽救老人的生命,可以说多活若干年。
比喻说家族里的堂哥,七拾玖岁得了中风,在前几年(也就是二零二零年)一万元完全能治好,不说他为儿女怎么样辛勤努力过,就凭他有二儿二女,在乡下也算条件好的家庭。将儿女亲事一一妥善处理了。就凭这点他是有功劳的。然儿二个儿子决定不治疗了,最后不用说半年的时间在床上活活饿死了。房间里臭不可闻,可以说多日没有人进屋处理卫生。久病无孝子嘛,嘿嘿。
若他有退体金,还会不治疗吗?若退休金挺高,二个儿子舍得让他去死吗?乡下老人嘛就是这命,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都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或准备去医院的时刻,不幸走路了,这种事件若在未开放前可能有说直话的,给老人留下最后的体面。放倒现在嘛,金钱置上的社会,一家一户的,谁去讲哪些糟心事,得罪人。
老人只求生前活得有尊严,活得自在点,至于死后怎样去弄他,于他无关,无需你去大办特办,花了多少钱于他无关,且不见情,而现在的人却反着来,人在活着的时侯,一点也不照顾老人情绪,更不要说给老人应有的尊严,就是说话都是厉声吆喝,因为此时的老人不能为其创造价置了,活着对他们就是累赘,翻脸如同翻一般,快而直接。上面说的家族里堂哥,并不是哪家治不起,而是治不好了,谁家愿意长年留家照顾。因为留家,就不能赚钱,这是现实问题。况且两家在外都在开店做生意,故不治疗就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死后请道士作法事大办特办,那是给自己长脸面,于老人半点关系也没有,但乡下人就是这么做的。我是乡下人,常常见,奈何呢?
人生的结局是可悲的,自己这样的处置老人,也是给儿孙做了榜样,因为自己的结局也就那样了,这是个恶性循环,金钱置上的社会,将每个农村人给逼疯了,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