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畅销书,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角度讲述了自己和家里仆人哈桑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哈桑是阿富汗地位低下的哈扎拉人.为了“我”可以做任何事情.然而我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他是我的朋友,只当他是仆人,没人和我玩儿时才会想起他.放风筝是阿富汗人百年的传统,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我参加了追风筝比赛.在比赛结束时,哈桑为了帮我拿回风筝.遭到了一生难以洗刷的屈辱,我目睹了一切.因为懦弱与自私,我止步上前.眼睁睁看着那个曾说为我千千万万遍的人遭受欺凌.自此以后,我因为愧疚无法原谅自己,而对哈桑产生厌恶.我知道父亲最讨厌偷盗的人,所以以偷盗罪赶走了哈桑.本以为哈桑的离开可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然而我始终忘记不了自己的罪孽,无法原谅自己。父亲离世不久,我从父亲的朋友拉辛汗那里知道了哈桑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这又使我内心的罪恶又加深了一层.当我极度痛苦时,拉辛汗告诉我:“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战争期间,哈桑为了保护我的家而牺牲.在拉心寒的鼓舞下,我踏上了自我救赎的路.在去往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过程中,作者自此也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
看完此书,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评判指责阿米尔的对与错,因为人的天性本来就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别人这是本能,讨论是自己也许会和阿米尔有同样的做法,可贵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小说中的哈桑具备一切美好的品质.他是作者刻画的一个完美的形象.他善良,认为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候也会变好.他忠诚,开口平声说的第一个字就是阿米尔.永远为他千千万万遍.让他一生坎坷,结局悲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为他的朋友阿米尔去守护一个家,和阿米尔有着同样的身份,却从没有受到公平待遇,这个悲剧性的人物被赋予了深厚的现实意义,折射出阿富汗的社会矛盾,反映出社会大背景下小人物难以逃脱的命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战争下的阿富汗大街上到处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到一些食物去卖腿的一些难民.看到战争的可怕,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生于和平.
在这本书中,风筝是象征性的,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于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能够有哈桑这样的朋友.拉辛汗这样的良师,是阿米尔一生的幸运.在对待周围的人时,我们不要将别人的好当做是理所当然.勇敢去挑战人性的懦弱与自私,好护良知,永远做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请勇敢的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