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早上起床困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我也知道孩子需要一定的唤醒时间,做不到像大人一样能马上起床。所以三年级之前叫孩子起床是每天第一件困难事。
到了四年级以后渐渐好了一些,不用各种花式唤醒法了,只需严肃的在第三次叫他时说:“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叫你,我得去做饭了。”基本上就起床了。
五年级经历疫情在家不用早起的阶段后,起床问题又添了新状况,起床是起来了,坐在餐桌那里发呆,说没食欲,吃个早饭要花20—25分种,导致经常到校迟到。而且小黄帽、红领巾戴到学校就忘了放学时再拿回家。
老师找我说过迟到、不戴红领巾小黄帽被扣分的事情,我跟晨晨谈完以后只能好几天,然后又开始老样子。
现在接近期末考试,老师要求到校时间是7:20,晨晨6:55才起床,穿完衣服坐到餐桌前已经七点多了,吃饭、刷牙、穿外衣,这些都弄完基本上出门的时间就7:30了。
如果晨晨看我发火了就会快一点,但是心里抵触,晨爸有时候压不住火跟他吼几句,搞的早上起来氛围很紧张。
今天我尝试用“鼓励+身份证定位+讲故事”的方式沟通。
对话来了:
“我不用去学校那么早,6:55起床就行,别叫我了,烦死了!”明明头天晚上让我6:40叫他的,这会躺床上不耐烦,把头蒙还被子里了。以前我会生气的说你再不起床要迟到了,还被学校扣分,老师又要找我……巴拉巴拉一堆,弄的大家都不开心。
“行,那妈妈不叫你了,你睡吧。”
看我不想理他了,晨晨马上就起床了,不过这时已经有情绪了,并且没释放出来。穿完衣服坐到餐桌前开始发呆模式。
“昨天我忘记告诉你了,你早上出门以后,爸爸和我聊天时候说晨晨连续三天都比之前到校早,他忘记给你鼓励了,现在我们给你鼓个掌。”(我跟爸爸一起给他鼓掌)
听完以后脸部开始放松,有愉悦情绪,也开始吃饭了。
“高中生也就是这个时间到校,你起的很早了。”爸爸讲。
“那他们都是这个时间起床吗?”晨晨问。
“那也不一定,有的人起的更早,背背单词学学习,有的离家里远,出门路上时间长也要早起,还有的高中生住校,妈妈高中时候就住校。”
“住校?那高中都住校吗?”
“那也不一定,有的高中带住宿,有的不带。”
时机节点到了,我用身份定位表达:
“妈妈让你早起是因为做为妈妈,我必须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到校时间是7:20肯定不能变了,你要是7:00起床就没时间吃早饭,这对你的身体不好,妈妈胃就不好,我心疼你,不想让你也胃疼,所以就总是想办法让你早起。”(表达对孩子的爱)
听完以后明显情绪稳定了,很快吃完饭准备上学,出门之前跟我说:“妈妈,我想让你送我,想让你路上能多陪我10分钟,而且我想滑滑板车上学。”(晨晨每天自己上学放学)
“可以呀,我可以早上送你上学,你滑滑板车到学校,我再把滑板车拿回来,我明天送你,今天开不及了我没换衣服,明天你想让我送你,咱们今天提前沟通一下,好不好?”(接纳,并教他有事提前做规划)
“嗯,那再看吧,我还没想好,爸爸妈妈再见。”(试探我是否真的接纳他、爱他)
今日体会:
1.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
2.从爱的角度表达对孩子的要求。
3.孩子试探父母是否真的爱他,孩子安全感的部分还要再做工作。
4.之前自己坚定做的不好,时间规划也没有教给孩子,在这件事中我需要调整的比孩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