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熄灯后,不知是谁点燃了导火索,引爆了“就业or考研”这个爆炸性话题后,几个姑娘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地睡不着了,就这样聊到了深夜。
我们从期末考聊到了毕业考,从毕业实习聊到了正式岗位。对于未来,我想我们都是迷茫又不知所措的,甚至连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这两个大分支都未想好。
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还没走到千钧一发的那一刻,我们总是选择性的逃避着。
说到最后我们谈到了未来,谈及了自己的归处,尽管以后变化莫测,可能最后什么都不是,但至少说出口的那一刻,心里是肯定的。
突然就发现,离我们分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我们甚至设想了依依惜别,他年再相见。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听到匀称的呼吸声,大概每个人都没睡着吧。
其实我很喜欢参与这种话题的讨论,大概总想装个大人,对待什么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样想了以后,我突然又很失望,因为20岁俨然是一个大人却仍有像孩子一样幼稚的思想。
从成长的经历来看,我自以为是一个挺独立也很成熟的大孩子。不错,大孩子。
在父母眼里,他们依旧把我们当成不谙世事的小鸡仔,永远得活在父母健壮的双臂里。
我相信这也是绝大部分家长的思想,怕自己的孩子累了,苦了,瘦了,想永远用自己的避风港,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我认识一个很可悲的同学,为什么说她可悲呢,因为直到大学,她依旧过着被妈妈一天24小时陪伴的婴幼儿生活。
小学初中的时候,她家都离学校很近,因此可以在家住。可高中学校离家远了,别的同班同学都大包小包地住校了,她不行,硬是拉着妈妈给她陪读。三年后,她考上了大学远离父母,无奈只能住校了。可一个星期后,她在电话里哭诉着让妈妈过来陪她:学校里的饭菜太难吃了,衣服不知道怎么洗,和室友也处理不好关系……妈妈在电话那一头听到后马不停蹄的又赶来陪她在校外租房子了。
大学陪读,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然而这种事情的的确确就在我身边发生了。我也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一个这样觉得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寒假快开学那几天,我妈每天都要做很多好吃的,我知道她舍不得我走。但孩子大了,总不会永远依偎在父母怀里听小红帽如何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吧。
我记得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我一直在担心着开学,那是我第一次需要离开父母自己一个人生活。对于未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初中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家,高中是一个月一次,如今大学,半年才回一次。
每一次见面都倍加珍惜。
距离会拉远一个人对原有生活的依赖,也会促使他更快的成长。
我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但聊的话题都是无关痛痒。因为我不会告诉他们我的难处我的焦虑我所有的不堪。
我怕他们担心怕他们疼。
我们寝室靠近楼层的阳台,每天晚上,那个给妈妈打电话的女孩都会如约到来,10点半左右,风雨无阻。
我不知道他妈妈为什么那么晚还没睡,大概也一直在等她吧。
最开始刚开学的时候,她就一直在电话里哭,每天抱着去的一卷纸回来就“瘦”了一大圈。夜晚安静的时候,她说的很多话都可以透着窗子飘进来。有时聊到很晚直到我睡着。从早上吃了馒头鸡蛋讲到晚上吃了一碗面,不厌其烦。
父母才是儿女的温柔乡。但我希望这个女孩可以早点长大,把心长大,这样才不用什么问题都抛给妈妈。
前段时间突然就很流行晒自己的18岁照片,因为最后一批90后也将成年了。
细想一下,18岁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成年人了,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后果。它是你人生的一道分界线,跨过去,就是你该一个人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开端。
我们都知道,欧美人在18岁之后便独立父母自己一个人生活了。还看过有人说,当家里最小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他的父母就会卖掉居住的房子,搬去别的地方,甚至不会留下新的地址。
我觉得我们中大部分人在上大学时都是满18岁的成年人了,同样的情景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心智跟不上年龄增长的时候,我们会骗自己说:We are just children.We need the protection of our parents.到最后却发现,连自圆其说都难以成立。
因为在这个迅速成长的时节里,你因为自诩孩子已经比别人差的太远。
年轻是一种资本,却不是无知的挡箭牌。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扮嫩”,但等到真的老态龙钟之时,肯定悔不当初。
每个人都清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却对路上所见的风景与并肩而行的人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想。如果时间逼迫着你不断往前,我希望你至少认真对待此时此刻。
我们不再是父母怀里嘤嘤呀呀的孩子,而是漫漫长路上渺小的寻梦人。你要做的也不是再像个孩子一样撒娇,而是在别人调皮时,认清本身,不断进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