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谈风月——月黑风高——高人一等——等闲之辈——背水一战——战无不胜——胜券在握——握手言和——和衷共济——济济一堂
《成语释义》
止谈风月 止;仅仅。只谈风,月等景物。暗含莫谈国事的意思。
月黑风高 比喻没有月亮,风很大的晚上,也指险恶的地方或环境。
高人一等 指在某方面超过一般人。
等闲之辈 等闲;一般,平常。指普通,平常的人。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比喻没有退路,决一死战。
战无不胜 每次作战都能胜利。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胜券在握 券;凭证。形容很有把握取得胜利。
握手言和 握手后说一些和好的话。多用在发生不和,之后又和好的情况下。
和衷共济 衷;内心。济;渡过。所有人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形容团结一致,客服
困难。
济济一堂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很多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
《成语故事》
止谈风月
南朝梁时,徐勉担任吏部尚书,掌握着官员的选拔和调度。当时很多高官喜欢提拔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可徐勉却一心为公,从不徇私情。
一天晚上,徐勉和门客聚会。众人正在兴头儿上,一个门客突然请求徐勉将他提拔为詹事五官。
徐勉听了,立刻变了脸色,严肃地说;“今天晚上,只适合谈论风月美景,不适合谈论公事!”
后来,这件事传开了。当时的人便送他一个“风月尚书”的雅号。
背水一战
一次,刘邦派韩信率军去攻打投靠项羽的赵国。
当时,井陉口是汉军的必经之路,于是,赵王歇与成安君陈馀率领大军集结在井陉口决意与汉军正面交战。
韩信探知了陈馀的打算后,便在赵营的后方埋伏好士兵,又派出一万兵马,沿着河岸摆开阵势,准备和赵军交战。
陈馀见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背水作战是大忌,韩信这是自寻死路!”
于是,陈馀立刻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想把汉军歼灭在河岸。
由于后无退路,汉军只得拼命厮杀。赵军久攻不下,士气开始回落。
这时,韩信预先埋伏的汉军趁着赵营空虚,立即杀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军旗,换上随身携带的汉旗。
赵军看到自己的军营插满了韩军的旗子,军心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乘机前后夹击,大破赵军。
事后,将士们向韩信请教;“背水结阵本是大忌,为什么却获得大胜呢?”
韩信笑着回答;“这就是兵法中所说的‘馅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啊。士兵在没有退路的地方,只有拼命奋战,以求生存了!”
《成语接龙》
终南捷径——泾渭分明——明耻教战——战战兢兢——精卫填海——海枯石烂——烂醉如泥——泥沙俱下——下里巴人——人来人往
《成语释义》
终南捷径 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方法或途径。
泾渭分明 比喻是非清楚或界限分明。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让他们知道退缩是可耻的,以使他们奋勇拼搏。
战战兢兢 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精卫填海 用来比喻意志坚定,不畏艰难险阻。
海枯石烂 形容坚定的决心,永远不会改变。
烂醉如泥 形容酒后大醉的样子。
泥沙俱下 泥土和沙子随着水流一起冲下来。形容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下里巴人 比喻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
人来人往 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成语故事》
终南捷径
唐代有个叫卢藏用的人,为了受到朝廷重用,费尽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当时,人们对隐士都非常崇拜,认为他们都是一些饱学之士。于是,卢藏用跑到终南山修炼起来,并且想方设法散布消息,好让大家都知道他去做隐士了。很快,朝廷就发下命令,任命他为左拾遗。
当时,终南山还有一位真正的隐士,名字叫作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从小读书刻苦,学识非常高。但他不愿意做官,成年后来到终南山,出家做了道士。
女皇武则天听说司马承祯的修行非常好,而且饱读诗书,因此下诏邀请他到朝廷做官。可司马承祯只在长安住了几天,便要求回终南山继续隐居。
武则天见挽留无用,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司马承祯离开长安的时候,许多官员前来送行,卢藏用也在其中。
卢藏用看了看司马承祯,用手指着终南山的方向,意味深长地说;“那里另有妙处啊!”
司马承祯听了,微微一笑,说;“在我看来,终南山是一条做官的近路!”
一句话说得卢藏用非常尴尬,无地自容地走开了。
后来,卢藏用因为参与太平公主谋反,被发配到岭南。
精卫填海
很久以前,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聪明伶俐,非常讨人喜欢。有一天,女娃驾着一只小船到东海游玩。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因为它的啼叫声听起来像“精卫,精卫”,所以人们称它为“精卫”。为了不让大海再夺去其他无辜的生命,精卫发誓要把大海填平。它每天从西山衔来树枝,石子儿,飞到东海上空,将它们投下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一直如此......
《成语接龙》
诛心之论——论黄数黑——黑灯瞎火——火急火燎——燎发摧枯——枯枝败叶——叶公好龙——龙凤呈祥——祥麟威凤——凤毛麟角
《成语释义》
诛心之论 比喻揭穿别人内心动机的议论。
论黄数黑 数;数落。指背后乱加评论,肆无忌惮地诽谤别人。
黑灯瞎火 形容非常黑暗。
火急火燎 比喻心里十分着急。也指因为身体发热而产生的感觉。
燎发摧枯 摧;折断。比喻消灭敌人极其容易。
枯枝败叶 败;衰败,衰落。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环境荒凉,破落。
叶公好龙 比喻口中说喜欢某人,某事,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喜欢。
龙凤呈祥 泛指吉祥美好的事情。
祥麟威凤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比喻难得
或珍稀的人才。
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
楚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梁柱,门窗,碗盘还是衣饰,上面都有龙的图案,就连他家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巨龙。叶公常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人间有这样一个爱龙成癖的人,非常感动,决定拜访叶公。
这天,真龙腾云驾雾来到叶公家里。叶公抬头一看,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大叫道;“救命啊,有怪物!”
真龙感到非常奇怪,说;“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啊,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
叶公害怕得直发抖,哆嗦着说;“我只是喜欢像龙的假龙,不是你呀!”
说着,叶公连忙向外逃去。
凤毛麟角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有一个孙子,名叫谢超宗,文采也十分出众。
谢超宗自小勤奋好学,长大后在新安王刘子鸾身边做常侍,常常负责拟写王府中的重要文告等。
新安王的母亲去世后,谢超宗写了一份悼词上呈给孝武帝。
孝武帝看后,赞叹地说;“谢超宗有‘凤毛’,真是继承了谢灵运的文才啊!”
孝武帝身边有一位将军,名叫刘道隆。这位将军不爱读书,没什么文化,他听到孝武帝夸谢朝宗有“凤毛”,误以为谢超宗藏着珍奇宝贝,下了朝就跑到了谢家要求看宝贝。
谢超宗一头雾水地问;“我家里这么穷,怎么可能藏着宝贝呢?”
刘道隆不信,便自己动手寻找,可找了半天也没翻出宝贝。
他挠着头,纳闷儿地说;“陛下说你有‘凤毛’,可我怎么找不到呢?”
后来,这个故事渐渐演变为成语“凤毛麟角”。
《成语接龙》
走马观花——花枝招展——展翅高飞——飞黄腾达——答非所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务之急——急中生智——智勇双全
《成语释义》
走马观花 走;跑。骑在奔跑的骏马上看花。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
物。
花枝招展 花朵或枝叶迎风摆动。形容打扮得艳丽妖娆。
展翅高飞 指鸟儿展开翅膀远远地飞走。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飞黄腾达 均码飞快地奔驰。比喻人官职提升,骤然得志的情形。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问题的答案。
问心无愧 指没做过亏心事,心安理得。
愧不敢当 当;承担。指人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当务之急 指眼下最紧急,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急中生智 急;紧急。智;智谋。在紧急关头突然想出办法。
智勇双全 智谋和勇敢全都具备。
《成语故事》
走马观花
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一直仕途不顺,在进士考试中多次落榜。
尽管如此,孟郊却从不气馁,他一心苦读,努力提升自己,希望有一天能通过真才实学进入仕途。
终于,在四十多岁时,孟郊进士及第。他高兴地换上新衣服,骑着马在长安城里观赏美景。
回到家后,孟郊便写下了著名的七言诗《登科后》。“走马观花”这个成语便是由诗中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演变而来。
飞黄腾达
韩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勤奋好学,曾几度担任国子监博士(唐代国子监的教师)招收过很多学生,成为当时许多青年才俊的导师。
韩愈在教学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他的方法生动活泼,不落俗套,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韩愈不仅在教育学生上非常讲究方法,在教育自己的儿子韩符时,也是如此。
韩符小的时候十分贪玩,总是不肯用心读书。
为勉励儿子好好读书,韩愈没有采用粗暴的批评方式,而是写了首诗委婉地劝诫他。
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诗的意思是;有两个男孩儿,幼年时容貌相像,活泼灵巧。由于一个好学,一个懒惰,渐渐地就分出高下了。到二十来岁时,他们的区别就如同清水沟和污水渠一样明显;等到三十而立,两人一个就像龙一样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而另一个却像癞蛤蟆一样在地上爬。
韩符深受触动,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改掉贪玩的毛病,开始认真读书,学问长进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