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第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感想:不要什么事都自己从头去搞,要学会利用别人的成功,要学会信任。
笔记:在刚开始看行业的阶段,如果连基础都没有具备,更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对第三方信息过于苛求。比较好的态度是,抱着质疑的态度去了解,当具备能力时再质疑。
感想:有质疑的精神是好的,但对什么事都质疑,那就太影响效率了。
先让自己充实起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再去质疑,效果可能会好的多。
笔记:第二,将你的思考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感想:这样的思考才能长久。如果总是建立在一些变化的事物上,那么随着思考起点的变化而变化,思考就不能长久起来。
笔记:我们要关注历经时间考验被验证过的思想,而不是快餐式的时髦商业理念。
感想:成功的哲学有很多,成功的理论也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那些因为运气好而成功的人瞎编出来的。
只有那些经历过时间考验,被无数人印证过的道理,才是值得遵循的。
笔记:第三,推己及人的方法能帮我们真正理解一家公司。
感想:先从我们熟悉的事物开始,然后一步一步的去了解自己未知的世界。
笔记:培养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手感,其实最好从你自己的公司和行业开始,因为很多东西的规律是相通的。
感想:先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然后慢慢的走向未知的东西。这样时刻都能保证自己的周围有熟悉的东西,从而使自己更加有安全感。
笔记:建议你从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熟悉的公司分析起,既把整套框架演练出来,又能在自己脑海里建立一个分析的资料库。 等到面临新公司需要了解时,看看这家新公司和你脑海里熟悉的公司,有没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感想: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个框架。
笔记:第四,保持用最基本的方法寻找答案。
感想:往往最基本的才是最管用的。我们常常忽略这些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总是想着要更好的方法,要是方法越奇特越好,因为别人都不会,就我会,所以得出结果才会更好。
这看似有些道理,但这些剑走偏锋的研究方法之所以没有普及,并不是因为他太过于超前,可能只是因为局限性太强。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对待这些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不会变的方法,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最难得是懂得常识,坚持最基本的框架和方法。
笔记: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把事情把复杂化、需要太多假设和前提的解释都是苍白的,投资者应该相信最简单的结论,大道至简,不能用朴素简洁的话语找到的答案就不是好答案。
感想:越简单的解释,往往也具有说服力。因为变量单一,很容易找到因果关系,也很容易验证。
而变量一增多,到底哪个是主要,那个是次要,就不好说了。
所以变量越少,结论反而更靠谱。
笔记:第五,尽量不要预设结论。
感想:预设结论首先会让我们有选择性偏差,只看那些符合我们预设结论的信息,或者只相信那些符合我们结论的消息。
其次先入为主,会让我们出现偏差解读。
笔记:第六,有框架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框架。
感想:这里的先后顺序一定不能搞反,事实上打破框架去研究或许更高级,但这是建立在你对内在逻辑很清楚的情况下才可以。
而先用框架就是为了让你理清楚这个内在逻辑,等你理清楚了,游刃有余了,打破框架对你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因为之所以要有框架,就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去除掉了一些多样性,牺牲掉了一些小概率情况,虽然它不够全面,但亲民,能够让你上手快,能够让你学的会。
这样慢慢的你懂的越多了,就会发现有些事情框架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候因为你懂的框架设置的意义,就可以直接绕过框架奔着最终的目的去,这就是打破框架了,但内在的目的都达到了,这才是有意义的。
否则一上来就学什么打破框架,就很容易走偏。压根就不知道打破的意义何在。
笔记:第七,集中精力办大事。
感想:有些事情可以分散去做,但有些事情只有集中精力去做,效果才会更好,所以一定要学会区分这两者。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