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原因是因为昨天自己收到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关于自己职业的宏观趋势的,以后需求会逐渐降低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在大概十二三年以后,自己从事的职业会受到大量缩减岗位的影响。这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自己需要早做打算。及时注意这种宏观趋势的变化。到现在自己还能记得以前说过的收费站解散了以后,很多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这么大了,你让我们怎么办?而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是根本不会考虑个体的诉求的。
写到这里,自己想到了张雪峰昨天说的他参观奶牛场挤牛奶的视频,一个偌大的奶牛场,只需要四个人就足以应付日常的挤牛奶的工作。张雪峰说到时候人去干啥。这是一个紧迫的社会现象。需要人工作的地方在逐渐降低。
另外一则信息是自己认识的一个人,内心觉得这个人还差不多。结果同事对他工作方面的评价非常有待改进。这样的情况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今天早上脑海里第一条蹦出来的就是想起了那句话,把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里。
自己想到两点,第一,在调整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被别人排到第几。会不会是首选,第一选。肯定不是的。自己的工作业绩没有达到那么优秀。第二,自己在未来是不是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也就是自己原来的岗位是否留得住。自己的单位到时候会不会被合并,裁撤。到时候自己是不是那个被裁撤合并的那个人。
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从来不以个人意志的发展为转移的,只有自己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求新求变才能够顺应万千变化。刚刚看了冯仑的一则小视频,讲到俞敏洪在去年的新东方转型能够成功在于新东方喜欢攒钱。没有把自己的钱都投到各个地方,所以在遇到危机情况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此时的自己突然想罗列一下俞敏洪所有出版过的书籍,看看自己读了多少,无论是自己钟爱的教书匠小夏夏鹏老师,还是胖子罗永浩,以及俞敏洪都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人物,三个人的共同点都有在新东方的工作经历。那么今年夏天自己的主要经历就放在读读新东方吧。很多故事如果不是夏鹏老师以及董宇辉亲自讲述,自己不知道在新东方入职以后作为一个教师将要被不断的被锤炼,达到自己在一个五百人的大教室中自己可以完全不怯场的状态。
这是需要在日常状态下进行超负荷的一个练习才能达到那样的状态,再有俞敏洪在书中写到一个新东方的老师在被检查的时候如果一个课程内容有十节课,必须一次备好十节课,随机抽取才能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这一点自己记得不是很准确,有待去书里查证)。
其实在当初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当中新东方能够成长为超级大鳄,本身就是俞敏洪自身过硬实力的体现,在这次的改革进程中新东方的华丽转身又一次验证了俞敏洪的成功。
老俞,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