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福州市麦顶小学  丁蔚榕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我们继续学习 。

二、理清脉络,品读细节

1.作者是如何具体、详细写出八儿等粥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课件提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2.教师指导,学习“盼粥”

(1)快速默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八儿的词句,想想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①语言描写感受到八儿等粥的急切,妈,妈可是连喊了两遍呢!

②“进进出出”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熬煮的腊八粥,体现了他等粥的急切;“眼睛急红”“要哭的样子”两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待。

(3) 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么?沈从文先生非常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这些人物细节,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板书:细节刻画内心)。

三、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其实,通过人物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的后面三个场景——分粥、猜粥、看粥中也有,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挑选后面三个场景中的一个,找一找,划一划,谈一谈吧。

(1) 小组挑选一个场景,先进行个人默读、思考、批注。

(2) 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小组讨论反馈表)拍照上传。

(3) 教师根据拍照反馈信息,将挑选相同场景的小组讨论反馈表同时出示,请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 进行临时分组,将选择同一场景的小组进行整合,共同修改、完善小组讨论反馈表,并在此将结果进行拍照上传。

(5) 小组分享修改、完善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

(6) 全班同学应用反馈器进行选择,选出今天小组合作中最积极思考、善于修正的小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不断思考,你发现了么?焦急等粥的八儿形象在作者细致的描绘下是那么淘气可爱、活灵活现。文章虽然写的是腊八粥,实则是一幅动人的画。从这幅画里,除了调皮可爱、贪吃好奇、满满童心的八儿这个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沈从文的介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阅读与思考还在继续。今天,老师带来了名作家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请和我一起美美地诵读吧!边读边思考、比较:同样是腊八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