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张鸡黍(shǔ)”字面的意思是范式、张劭(shào)一起喝酒食鸡。(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式传》: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醖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典故大概的意思是: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郡金乡县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汜。年轻的时候,他在太学(太学是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读书,作为学生,他和汝南的张劭成了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都请假回家乡去了。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还会回来,到时候我会顺道去拜访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 于是他们约定了具体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 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 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非常重视道德品行,“信” 是当时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范式与张劭之间的交往,正是这种社会道德风尚下的典型体现,范式因重信守诺成为当时及后世推崇的典范,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 “鸡黍之交” 的典故,被后世传颂,用以形容朋友之间信守承诺、情谊深厚。
同时这个成语典故,也在元朝跟明朝被人多次改编。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做人之本,特别是在互联网各种信息充斥的今天,诚信越发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