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不少参加其中热爱音乐的普通人因此而红,与之一起红遍大江南北的还有导师汪峰的那句“你有梦想吗?”。
也许,那句话的初衷是节目组为了制造所噱头吸引注意力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又或许是导师汪峰“故意”如此,想提高自己的逼格;又或许别的什么。网友对那句话疯狂吐槽的原因可能是许多人认为:梦想嘛,谁能没有,别的导师都不提这茬,你汪峰装什么蒜……
其实抛开当初汪峰说那句话的意图不谈,单聊梦想这事儿,我想问的是:你,或者我,心里所想的那个,真的配叫做“梦想”吗?
梦想这事儿貌似人人都有,可又如何能确定自己所想的那个就是梦想而不是幻想呢?我认为,梦想与幻想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有梦想的人会为之拼尽全力的积累、奋斗,直至实现自己的那个梦;而空有梦想,但仅仅靠“梦”、靠“想”却又始终不愿为之付诸行动的,或是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努力”来麻痹自己、感动自己的,梦想也就沦为了幻想。梦想像是在挂在漆黑夜空中的,引领旅人不断前行的那颗最亮的星;像是在茫茫大海里指引正确航线的,那座永恒不灭灯塔;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幻想则像是猴子捞月般的妄想,它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伏笔。梦想之所以叫做梦想,除了因为其本身的美好,更在于欲实现梦想的艰难性。
拿我的经历来说,在考前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里,正是因为自己被那所谓的已经拼尽全力来学习的假象所欺骗,才导致我“拼”了三年依然没有考上梦想中的大学;在大学里,正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竭尽所能的团结队友为实现梦想一起奋斗,才致使球队遗憾止步四强,无缘冠军,那些梦想也因此变得可怜和滑稽。
仔细想想,其实活了二十多年也挺失败的,我竟找不到自己有哪怕一次的为了梦想而真正拼尽全力直至实现梦想的记忆。现在,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岔路口,又有了新的梦想,是为之咬牙坚持,或是使之沦为笑柄皆由我来主宰。我不想,也不会放弃这个过程。
最终能够实现梦想的佼佼者必自苦心智、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所为,所以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必定是成于为梦想无尽拼搏,而败于妄想着却不脚踏实地。这既是我对自己的宣誓,也是对未来的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