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去看花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榆木岭长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因为什么?也许是它还没有被商业化。这是一段明代的古长城,虽然残破不全,但保存的很完整,有着一种沧桑的美。当很多长城都被当做景区圈起来卖门票时,暂时还没有人打榆木岭长城的主意,它依然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想看它不用花钱,什么时候来都行。还可能因为它的古朴。不是景区,就没有必要为了迎合游人,下大力气修缮,让它得以保全了古风古貌,每一块砖石,都有风霜的烙印和时代的质感。还因为它的美丽。一到春天,长城的山上开满野桃花,还有杏花夹杂其中,远远望去,红红白白的,像一片粉红色的花海。爬到山顶,还会遇见迷离梦幻、紫莹莹的杜鹃花,静静地开放。

        除了长城外,榆木岭对于我,还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把奶奶、母亲和我三代人联系在一起。榆木岭是奶奶的娘家,小时候正月串亲戚,父亲常常带我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表叔的家就在长城脚下。表叔是一个随和热情的人,我内向拘谨,有一颗敏感的心,住在他家里我感到安心。舅爷会吹喇叭,十里八村的人家里死了人,就去请舅爷来,舅爷就会带上几个表叔和表兄同会。几个表婶会唱大口落子,每逢正月闲暇时节,村子里唱大戏,她们就会化上好看的妆,登上方方正正的大戏台,唱《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表弟爱画上包公的月牙脸,有模有样地唱“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压至在了某的大堂上,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 翻山越岭,蜿蜒崎岖的小路尽头,就是姥姥家,是我少年时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在那里再住上几天,正月一过完,就回家上学了。

      每年春暖花开,都想来看花,今年,时间正好。我们把车放在大队村部的院子里,顺着门前山上的一条土路上去。先是一段残破的城墙,黄草丛中,隐隐地看见山野菜的嫩芽。

        半山腰是一座存留完整的碉堡,碉堡周围的桃花开得正盛。满树满树粉红色的花朵,迎着风舒展地开放。杏花花期略晚一些,正含苞待放,朝阳的地方陆陆续续地开出浅白色的花来。再往上走,山路的两侧,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兴致勃勃的游客,忙着对花拍照,与花合影,发朋友圈。今天正值周末,一群学生模样的孩子来踏春。他们来的早,手里抱着折下的花枝,已经下山了,笑盈盈地与我们擦肩而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越往上走,山越险,路越不好走。有一段非常陡峭的路,只能爬着过去。以前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就止步下山。这次我想再往上走走,前面还有一大片开得正盛的花,吸引着我想去看看。我手脚并用,翻过陡峭的悬崖,好不容易来到山顶上。山上的风很大,吹得人站不稳脚。坐在一块大青石上,向山下眺望。半山腰和山谷是开出来的围山转,深褐色的黄土,散发着柔和的气息。白色的城,黄色的土,红色的花,宛若一副画,星星点点的游人,如在画中游。来到花海处,看前面还是花海。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处更比一处美。美景似乎总是在前面,追逐没有尽头。此时已经是晌午,腿有些沉重,我只得收回恋恋不舍的心,准到到此为止,下山去。不敢原路返回,找到一条容易的小路,沿着山谷,下了山。

      回来的路上,洒满了阳光。身体虽然有些疲惫,但心里充满了愿望被满足的喜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