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IB)十大培养目标
o 知识渊博
o 懂得关爱
o 勇于尝试
o 全面发展
o 坚持原则
o 善于交流
o 勤于思考
o 胸襟开阔
o 积极探究
o 及时反思
生活中每天发生的“琐碎”如流水般经过我们,不会停留,一不留心,便从指缝中溜走,难以留下痕迹,就像最浅层的被动学习,留存率低,缺少反思的生活难以产生深度。
3-5岁的孩子或许还不懂reflection反思的字面意思,通过教师引导性问题,孩子的反思历程会开始逐渐清晰,认知能力增强,每天便会进步一点点。
老师们每一年设计课程表的时候,总不会给落下的一个环节是:reflection time(反思时间),一般会设计在放学前,以便于孩子进行总结。虽然是一样的主题,可每天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且有趣的事情。
开始阶段孩子的回答一般会集中在自己做得棒的地方,他们想要获得来自老师的积极肯定,这样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正负面都要认识到同样重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杠杆作用不可或缺。除了肯定个人的积极行为外,老师的角色是引导思考:你觉得自己今天什么行为可能会是错误的选择呢?我们要如何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孩子们会慢慢地会把关注点转移至:我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加油的呢?比如说:抢了朋友的玩具、没有帮忙一起收拾等等,这是个重要时刻,因为从那一刻起孩子开始接受“我也会犯错误的,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并解决问题是我现在要做的。”
思考回顾一整天的个人行为——肯定积极行为——找到存在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模式每天不断的重复,你会看到孩子的进步有多惊人。
因为他是发现自己问题的那个人,他发现自己做出的正确和错误选择,自我肯定,并接受自己需要改正错误的事实,自我驱动力逐渐增强,第二天他就可以自发的做正确的事情。
学校一般反思的方式有哪些?
1、通用形式:口头问答
通过老师提问并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讨论自己今天做的好的或者不好的选择。当然老师提问的问题来源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日志,针对孩子每天不一样的行为,作出针对性的提问。比如老师观察到A孩子白天在小组活动时,主动帮助同伴拿活动材料,老师可以引导问题“今天A同学在小组活动时主动帮助同学拿活动材料,大家觉得这个行为怎么样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不局限于回答仅限当事人A,其他小朋友也有判断和发言的机会,大家共同思考这个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对A同学行为的肯定。这样一来可以把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判断是否正确,巩固对正确行为的认知,二来A同学的肯定来自于同伴,鼓励效果也会大大增加,A同学自尊心自信心自然而然会提高,并且会继续这个行为。
2、图片展示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方式在中国安吉幼儿园(中国本土执行玩育理念优秀学校)就很好地体现其效果。老师通过日常的观察,无干预地记录(拍照、笔记)孩子的“特别时刻”。比如:共同协作完成一项活动、发挥想象力完成一项作品、和同伴分享等等,活动后老师向孩子展示图片并让图片上的孩子分享当时的心路历程或者想法,进而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向这些学生学习,或者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做。
3、学生日记反思
学生通过画写个人的日记来记录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特别有趣的,或者是开心、伤心的事情,画完后和老师分享细节,再由老师来引导该怎么做。这种反思方式好处是学生覆盖率高,而且针对性强;缺点:比较耗时,需要至少两位老师。
作为家长,我可以怎么和孩子进行反思活动呢??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吗?
不建议全盘照抄学校的反思方式,个体和集体的反思,效果会大有不同。
—睡前:亲子阅读+联系生活细节进行反思
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睡前亲子阅读,读完绘本后,家长根据白天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提问引导,积极强化+消极行为纠正再强化。就是把好的事情进行表扬肯定,对需要改进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常用的办法有:先让孩子觉得犯错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要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纠正,最后必不可少地表达:孩子,无论怎样,我永远永远爱你。
—日常细节穿插式反思
这种反思方式比较自由,没有以上的固定时间,日常插入反思活动发生在生活的时时刻刻。比如孩子做了一件你觉得欠妥的事情:他未经过别人允许画了其他小朋友的画纸,引得这位小朋友哭了。当然你当下要做的事及时纠正,认识错误,行动(道歉)。那件事情后可能又出现类似的情景,这时候的情景重现会是很好的反思时刻,你需要再次和孩子回想起上次画画的时候自己做了什么让你的朋友不开心了,后来你改正了妈妈很引以为豪,那你今后要怎么做呢?
这样再一次强调孩子会把这件事情印刻在脑海里,而且清楚得记得怎么做才是对的。
及时反思是一个值得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不只是小孩子,大人亦如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要反思,我们也同样需要,不断进步,孩子也只会跟着你不断向前!
深呼吸,闭上眼睛,每天给自己五分钟,今天我做了正确的选择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