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榕江出来,驱车前往大利侗寨,今天阴雨,大利是贵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寨子。最后进寨的三公里路段陡峭弯曲,路会车困难。一些世外桃源的景色都藏难到达的地方。
大约半小时后,一座古朴的寨门出现在眼前,徒步走了二十分钟,到了大利侗寨。从高处望下,雾气蒙蒙中,纵多木楼星罗棋布,寨子显得宁静而又神秘。
我们从竹林中穿过,抄近路到了寨子,眼前是古朴的一座风雨桥,榫卯木质结构,旁边一侧还有一个戏楼,风雨桥上几个嬢嬢在做一些布艺饰品,全手工制作,卖得比较贵。
大利侗寨共有五座风雨桥,是侗寨独特的风景,清晨薄雾笼罩时,拍照很有氛围感。
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外观雄伟,造型独特,节假日在这里举行侗族大歌表演。
寨中有400多株百年古树,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远古森林,适合拍摄森系大片。
走在清乾隆年间的石板路上,触摸岁月痕迹,寨子中一口古井,古井设计精巧,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溪上横跨着几座风雨桥,这些风雨桥少说也有百年历史,虽没有精美的雕琢,却以其深沉的木质色调和古朴简单的造型,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它们不仅是村民们日常出行的通道,更是人们社交、休憩的重要场所。
站在风雨桥上,望着桥下悠悠的流水,感受着微风拂面,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沿着溪边的石板路继续前行,便能看到错落有致的侗族木楼。这些木楼全为干栏式建筑,清一色的青瓦木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寨中道路皆由青石铺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打磨,石板变得光洁如玉。走在上面,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路边的墙壁上,偶尔能看到一些侗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精美的侗绣、独特的蜡染等,它们无声地展示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寨子的中心——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举办重要活动和人们娱乐的场所。大利侗寨的鼓楼为六角九层密檐宝塔式,层层收束,高16米。鼓楼内部为穿斗式筒架结构,顶部由蜂窝如意斗拱撑起伞形楼冠,极具特色。鼓楼底层地面用青石拼贴铺筑,中心有石头砌成的凹槽火坑,周围摆放着长板凳。此时,几位老人正围坐悠闲地聊天,那画面仿佛让人穿越回了过去。
漫步在寨子里,领略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个笑容,都让我深深着迷。我想,这就是大利侗寨的魅力所在,它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找到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