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真人秀节目常常与传统文化进行捆绑,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汉字书写大会等等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只见一个主持人及被邀请的名人座客就并不深刻的文化国学典故带领一群拥趸参与竞赛,决出胜负,期间不免喜闻怒骂,插科打诨。但我在乎的是,这样挂着致敬温习传统国学的大招牌,民众们是否真的在文化日渐消弭的今天苏醒意识,因为我们眼见的无非是笑点,观众们最终想要的无非是放松,娱乐无非是娱乐至上,文化为辅,更不要说这里面又有多少伤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
这种类似的文化节目在近些年层出不穷,它们对开启民智的作用却逐渐式微。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想必老一代文化的开拓者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的青年一代们对传统竞少有什么包容度,国学文化如同苦药,需用娱乐的蔗糖调味才敢饮下,青年一代的我们是还未成长的婴孩吗?老前辈面临告别传统的阶段,却不能满怀期待地让贤,在这个节目的平台上,老先生们似乎被端的很高,但我却看不出丝毫的优越感,与青年娱乐难道不是低声下气地臣服吗?我很想希望,那些操守着传统士大夫情怀的老先生们,你们只是表面沦陷,但内心依旧执着。
时代变迁,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假如国学需要被淘汰,似乎也应该理所应当地被认为符合历史的进化论,但我认为,历史的进程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必然向上的,其实它更像是波谷与波峰的交替演绎,有时历史车轮滚滚,眼见凹地凸现,历史的伟岸身躯甚至会长期陷入泥淖,再不见昔日雄姿。正如元末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成就了逆行历史倒车的明朝,这是一个长达三百年的暗黑时代。明的这段戏幕或许可以启示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青年人潮涌而至就必然伴随着进步的回响,今天的时代在被怎么样的青年群体所裹挟。
大概在几十年前或许也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西盛东衰,远方的异族挟着坚船利炮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制,我们本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骄傲,孔孟之道,三纲五常,士大夫之志,尽管它腐朽而落后,在全新的文化信仰面前无敢喟言,但它又如此坚韧,自那时起,每一代的传承者接受它的哺育,觅着它的踪迹,这是寻本的天性。然而,陌生的文化袭来,中国正是在最暗黑屈辱的时代,“四万万同胞皆落泪”,时代已不堪重负,使得每一个人被裹挟着向对手的文明逼近。从此,我们迎来民主、民治、民享,也迎来了法治、自由、平等,但革命的胜利往往意味着文化血肉的割让,癫狂的人们未曾正式它那血痕累累的伤疤。
我们必须要承认今天的我们缺乏文化自尊心,不要再冲动地打着追赶潮流的大气去崇媚着什么了,农耕文化下成长的我们并不是要做新风尚的拥趸,而是脚踏实地地耕耘眼前的这片土地,仰头望望,那古老的苍穹对我们的赐泽。
此刻再看看那些综艺节目,台下的观众们笑得正灿烂,败场的选手正发表着千篇一律的告别言论,晋级的则眉宇间闪烁着竞争的刺激,可文化宝典旁观者又记住了多少呢?或许制作方的确用心良苦,且初衷善良,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始终是个不可否认的英雄。在这些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些背功深厚的书虫级人物,或者知音读者主角一般悲情和刻板的人物,我看不到睿智的思路,明朗的格调,博大的情怀,飞扬的文采,学诗不只是背诗,不读点经史,不修心养气,省身不惑,最终它的意义也会终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