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亲眼目睹了一场小型车祸的发生,车祸的双方中一个是骑着电动车的大肚中年男子,一脸凶相,摔倒后立马站起,指着另一边那个侧躺在地上,一只脚被压在电动车下,面容黝黑,身材干瘦的农家老汉破口大骂。具体骂什么我并未听清,我只记着下雨了我得赶紧回家,故而快速穿过十字路口,直直地往家中赶去。由此可见,当年别人评我为一个愤青,这样的评价并不正确。我的心里始终藏着一团冷冷的血,每一段时间他就要在我的体内循环一周,浇灭各处无由而起的正义与热血,从而让我变得“冷静沉着”。以着我的“冷静沉着”,我本以为这件小事断不会在我的脑海中长久的存留,不想几年过去了,下着同样小雨的天气里,路过同样十字路口的今天,他无端地从哪个角落里面翻落出来,在记忆空旷的大厅里头摔得叮当作响。我捡起它,端详它,发现她存留在我记忆中的原因仍是即将倒在地上的前一刻那个老人家眼中透出的茫然无措、惊恐绝望和无助弱小。这样的眼神刺痛着我,触动着我,每回顾一次,它就要在我的记忆里扎得更深一分。 回忆起这样的眼神,我总会想到我的父母年老后会不会在经历同样的事情时透露出相同的刺痛他人的无助的眼神,或是在他们已经逝去的几十年光阴里已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我并不知晓?我感到自责与忏悔。在几十年前他们以着最微小的身份跃进生活的激流里,在其中挣扎前行,渴望着将自己的家安置在河中间那片激流冲不散的小沙洲上,或是将儿女送上那片沙洲。为此他们愿意在河水里面挣扎,愿意担下所有寒冷只是为了家庭温暖。儿女们享受着这样的温暖,却并不可以对于家庭外面的激流与寒冷视若无睹,对于父母身上的伤口与鲜血视若无睹,对于父母的辛劳认为理所应当,人要有担当。而如果将来他们会流露出这样的眼神,只能是儿女的无能。 我感到悲哀,为自己,为中年男,也为同样路过那个路口的许许多多的路人。那场雨,浇灭的不仅仅是夏日的炎热,也有人心的善良。世间的冷暖就在我们身边,而你痛苦着你的痛苦,我幸福着我的幸福。不快乐着他人的痛苦也就被称为了仁义道德。难道真的像余华所写的那样在死无葬身之地,才能够得到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