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每天陪儿子读书的时间,今天读的是《图书馆的老鼠》,故事讲的是一只住在图书馆的老鼠在“遍阅群书”后,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它写了各种题材的文章,并把作品放在了书架上,读者借阅后反响热烈,当然,大家并不知道作家是一只老鼠。小老鼠看到管理员留言要跟作者开见面会,于是,它在馆长的办公室里拿来了很多白纸和订书机,将白纸裁成了小块之后装订好做成了空白的“小书”,并且用牙齿削好了铅笔,留言给他的读者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的就是好作品。由此好多拿到空白小书和铅笔的读者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儿子非常喜欢这本书,之前读过很多遍了。今天读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否用这个小老鼠的故事来激发4岁半的儿子去写作呢,他不会写字,那就由他口述,我来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宝贝,这只小老鼠厉害不?
儿子:厉害!
我:你觉得它哪里厉害?
儿子:他会写书,而且会在书上画画,他画了这么多东西。
我:那你想不想也跟小老鼠一样来自己写书呢?
儿子摇摇头说:我不会写。
我:那你来说你想到东西,妈妈帮你写出来,怎么样?
儿子:我画画可以吗?
我:可以呀,画画的话,就是绘本了,小朋友爱看绘本!
儿子兴奋的说:那好呀!我要画战舰,好多好人的战舰,走着走着,遇到了坏人的战舰,然后,他们就打起来了,坏人最后被好人消灭光了!妈妈,我要画两本书。不对!要画5本!
说到这儿,儿子已经相当兴奋了,在晚上的11点半都还在想象着第二天的创作,第一次看到他这么亢奋,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他安静下来,尽快入睡。这时,脑海里浮现了陈序老师在五维教练领导力课堂上讲的例子—激发孩子是要做的,但是,激发鼓励过后,一定要拉回现实,有落地的结果。于是,我对他说“想到明天你要创作五本书,妈妈就特别开心,但是宝贝,创作五本书是明天的事情,为了明天你能创作出精彩的内容,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呢?”
儿子开心的回答我:睡觉!
哈!我听到的他的答案特别的开心,虽然,他在说完这个之后,又跟我申请了两次“妈妈,我再说最后一句话”,但是每次他说完之后,我都会接一句“为了明天能有好的作品,我们现在要干吗来着?”,他都会再次回答我“睡觉”,于是,两次的话说完后,他自己就乖乖的睡着了!
话说第二天早晨,儿子4点50就醒了,开始等着起床去创作,6点钟,他就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了客厅,然后去找姥姥要A4纸,订书机,学着书里小老鼠的样子做好了空白的小书,有模有样的开始了他的创作。以前,他可是要8点钟才能起床,打仗一样的冲向幼儿园的孩子,我非常意外一个自己创作的目标,能给他带来这么大的行动变化。
上班的地铁上,我在回忆这个过程,想想也许我是用了逻辑层次的原理来做了这个亲子沟通吧。首先,先走上三层:跟儿子一起找到了一个能让他非常有成就感的目标;然后让他觉察了实现这个目标时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周围的人是怎么看他的(身份层),当然,基于这个小事件,我没有走完上三层,价值层直接跳过了。接下来开始了下三层:但是这里我直接跳过了价值层,来到了行为层和环境层—为了明天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你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这次的对话带来的效果远超了我的预期,也为我实践教练技术增加一个案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