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方法论,且方法论是可以总结和更新的,可以不断进步的。
以程序化、合理化的方法最终高效地、快捷地做事,是寻求方法论的原因,在生活中、工作中及各种场合寻求这种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思考的进步,是一种对某件事情特别关注的进步,是某种程度运用元认知能力的进步。
就像自己昨天带挑担的小孩去医院检查,在医院挂号处排队和缴费时,突然觉得如何才能在医院又快捷、又顺利地排上队,办完事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姑且称之为我的方法论吧。
1.网上预约挂号,医院就医卡挂号。互联办公当然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不用排队焦躁,不用排队浪费时间(可有的医院没有开始实施)。
2.在放号之前排队,提前到医院排在前几名(当然这种要排到靠前会去的很早,尤其是就医人多的大医院,还是会浪费很多时间)。
3.付费就是捡便宜,花点小钱,找个人提前替你排队(经济而又实惠的小招)。
4.医疗中间的排队的话,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去的,各排一队,谁先到谁办事,否则只能自己选择好队伍了。
5.当然这种排队也有要点,老人多的队伍不要跟、中年妇女多的队伍不要跟、队伍中手拿医疗本的不要跟(没有任何歧视,且听我下条详述)。
老人多的队伍,挂号医生问信息的时候反应慢,说不清楚,而且很多人对挂号流程不熟悉,准备不足自然影响处理时间。
妇女多的队伍不要跟。这里的妇女是指岁数比较大的(40-50岁之间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妇女妇科病比较复杂,自然而然在开药这方面会比较多一些,医生在计算费用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如果队伍中拿医疗本的人多,这样的队伍不要跟,因地而异,根据经验,医疗本大部分在费用计算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久等。
事实上,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排队,细细想来也有太多的门道,要不总有人说人生处处是课堂呢,多思考、多总结、多练习,加以时日,总会有经过一次或直接就可以有一些浅显的方法论出现的,省时而快捷。
但,同样有这么一些人,做这件事的时候,这次做得不对了,下次遇到时会错、再下次遇到时还是有些许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思考和总结,缺少对事件的认知,而他做这件事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把它完成而已,而不是做好。即便是发生了错误,但之后,没有反省、反思,或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或自己心理安慰“我就是这种毛躁的性格,也改不掉了,就这样吧”,自欺欺人。
那,在做一件事时,究竟应该怎么做?
1.做前有规划。
要达到的目的,大概经过的步骤,每个步骤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形成一个大体的提纲类的框架,然后就是不断地填词。
2.随时调整策略。
随着事情的不断进展,可能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多,最初的不可预料因素肯定大大超出了你的预想,于是你要发挥自己经验、思考能力和综合他人的经验,不断地更新策略。
3.再次更新策略。
转换思维的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事情的核心点和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并适时、适度地调整策略。
4.事情完成后的认真总结反思。
做这件事时发挥的优点在哪,以后做事如何继续发挥,又产生了那些缺点,这些缺点如果在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如何避免掉。
5.形成简便易行的方法论。
其实,首次做一件事,难免都会有或多或少地失误、错误存在,而高手之所以是高手,首先他的思维逻辑性或做事的方法论或以前拥有的经验让他在做这件事时,尽量少犯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不犯致命性的错误,而且这次的做事会总结错误得到经验,确保下次不再犯。而低手则会这次犯的错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会犯,再下一次可能还不能避免。
于是,就有了
总结后的纠错大于履新。
就像学生,基本上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本纠错本,考试前你不需要复习别的,只需要复习纠错本上的错题就行了;同样学驾照考科目一、科目四,多数次的模拟之后,考前你需要只看错题夹就行,也许90分和88分的区别就只是错题夹中的一道题而已,错过了,就是88,反之过关。
那究竟什么样的人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什么样的人才是你的贵人?你心中的好人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你开始做事的时候,适时告诉一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项点和过来经验,而不是他帮你做完这件事;在你做错事的时候,会告诉你错在了哪,而不是在你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你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