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了解了“声讯电话”的一些情况和郝伟说了,没想到郝伟也接触过,只是没有深入了解,那时在下梅林的理发店,有个洗头的湘妹子,和小姐妹们聊天,就是想拉她去接打声讯电话,陪人聊天,随便聊什么只要不让对方挂电话,通话时间越长,意味着收入越高。没有底薪,只有通话时长的提成。可以做兼职,郝伟当时也听到她们说“挂机”的事情,并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小平觉得只要不是打擦边(老贺告诫过他,像扛大筐夹带私货的事儿,还有河南老乡搞“黑中介”碰不得)就可以研究一下,向“白露”和“张潇月”请教学习,敢为人先才能赚钱。经一事长一智,小平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郝伟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还想约在“湘菜馆”再聊聊,小平觉得不妥,和陶敏商量了一下,去老贺的“面馆”,到时老贺在场也不唐突,合情合理的了解一下事情整个运营和盈利模式。
大家说好了,陶敏负责约人,老苏也有空,就一起到老贺“面馆”吃饭。“白露”和“张潇月”搬到“人才大市场”后,也面临招聘难的问题,招聘时面试的时候沟通成本很高,费尽口舌对方似懂非懂,并不看好电话营销和声讯电话的业务。席间大家也都提出了些内心的疑问,比如做电话营销第一关就是语言关,普通话要标准,白话,客家话可以不会说但要听得懂。还有声讯电话这个板块业务,如何体现专业性,避免变成尬聊拖时间赚取拨打声讯电话客户的通话时长的提成,而没有提供实际的价值,解决实际问题和所面临的困惑。这次沟通,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白露是认准的事情就要走到底,“张潇月”她们两个互补,在业务上“张潇月”更能独当一面。“白露”划道儿,“张潇月”术跟进,配合的非常默契。
“声讯电话”信息台的最初模式,可以提供类似114查询服务,其他附加服务,点歌,同城找人(同乡,失去联系的亲朋,恋人等)还有情感咨询,但有些时候很多有情感困惑的人打声讯电话,只是找个宣泄渠道,不一定是真的要解决实际的情感问题,所以别有用心的人就有了可乘之机,把“声讯电话”做成了陪聊服务。白露和张潇月做的就是在“电话营销”基础上,嫁接“声讯电话”服务,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声讯电话”可以为“电话营销”赋能引流,实现精准的导流和深度绑定。
白露和张潇月在北方城市“电话营销”做的很成功,是因为深挖“酒店”一个行业,还没有在其他行业做深度尝试,但是“声讯电话”业务是她们选择来鹏城以后想到可以捆绑来做的业务,可以相互促进。想法有了说干就干,但是也面临接打电话的业务员不好招聘,业务素质需要培训提升才能上岗,有地域性和方言的关系,确实有些困难。也想过找政府职能部门寻求帮助和政策支持,收效甚微,谈吐间看得出两个女孩子韧性十足,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