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荐书:《相约星期二》
一个老人 一个年轻人 和一堂人生课
梧桐栖-宋丽芹
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得无从讨论,无从倾听,那么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他应该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开俯视众生;他应该了解世俗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
这本书会娓娓道来:他叫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他16年前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当今作家,记者,被老师邀约要给他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就是书名的来源……
细细品味这深刻的话语“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学生问: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
——与生活讲和。
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是一种坦然,讲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莫里的境界时时让大家喜悦。
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
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这些感悟,我并未体会到,而是余秋雨先生的1998年的感悟,虽已经年,但仍历久铭心!足见这本书的吸引力!
这是老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课,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用他亲身经历,讨论的题目很多: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
莫里说过的话:“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得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有麻烦。而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的信念。”莫里说
“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但你有回报。这是人类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的地方。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的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课在每个星期二上。课堂上不需要书本。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在上,都在学,这门课仍在继续……
愿你我同行,与生活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