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课,我一个人在家,午饭也只能自己吃。上午在屋内备完听力课已经12点多,其实我并不饿,早上九点多才吃早饭,回来后就一直坐着,压跟儿没怎么消化,可是到饭点了,多少吃一点吧。
现在提起吃饭,都不能让人觉得胃口大开,兴奋不已。每日三餐已成了到点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早饭,要是种类繁多,我肠胃又好,即使不想起床但想想起床后可以吃这个可以吃那个,说不定我就会跟开心地起来了。可是在脑子里想来想去,早餐店里也只有四季如一的胡辣汤、豆腐脑、甜粥、油条、菜角、包子、豆浆、水煎包和饼子,遍地某某胡辣汤。想到起床后的早餐来来回回就这几样,而且未来几十年也都会是这样,简直不能让我提起兴趣踏入早餐店。
楼下就有很多小饭馆,提供盖饭、手擀面和小炒。我去了那家“早粥稻”,我和男朋友经常吃早饭的地方,也有午饭。我点了一份番茄炒蛋盖饭,份量挺大,可是给我浪费了,我一半都没有吃完。并没有否定店家的手艺,只是我确实不太饿,尽管觉得浪费,可是胃实在放不下那么多饭,最后还是丢在那里了。
肚子很胀,吃过饭后我不想立刻上楼,打算在隔壁小区里溜达一圈儿,顺便熟悉一下周边环境。
小区里老人和小孩子特别多,随处可见老人推着婴儿车在小区内走来走去,爸爸妈妈们都上班去了吧,留下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照看孩子。在这里随意走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小区里的路名起得洋气得很呢。明明是一个中国小区,小区内的街道偏要起名叫什么“马德里西街”和“可可西里”街,如果这时我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我一看路标说出来“哦,我在马德里西街呢”,这多搞笑,我不过是在郑州某小区内,搞得跟出国了似的。又如果是位老人在这里迷路了,问问经过的年轻人这是哪里,年轻人随口说“这是马德里西街”,你不觉得老人保准会十分困惑地再问一遍“啥街?这里是马啥街?” 中国那么多可以用来起名用的汉字,可想不出个地名了。
小区中央有一个广场,里面有一片场地放了些健身器材,正走着忽听“咚”得一声,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位老人从一个健身器材上一头栽下去了!那是一个可以像蹬自行车一样的器材,座比一般的要高,我看着快有一米高了。那位老人不知道是坐在上面睡着了还是怎么回事,突然一下就掉下去了。这下可摔得不轻,我看他捂着头蹲在地上好一会儿才慢慢站起来,然后一路用手捂着头慢慢走开了,估计是回家去了吧。这个老人看上去至少有六十岁,那么猛地一摔恐怕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更不要说他了。家里的老人一个人在外面太不安全,要么有家人陪着,要么和邻居一起做个伴也行,有什么事了好相互照应。不知道这位老人现在怎么样了。
走过广场,小区里也没什么可再转的,午饭也消化了一部分,算了,打道回府,睡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