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刚下班,微信消息里一位群友问我之前借给我的爱奇艺会员帐号是否还在使用,看到他的消息赶紧回复了,他对我的信任让我心充感激,我们也顺着电影的话题聊了聊。他在得知我们认识的十二天的时间里除去上班时间我看了八部电影,写了三篇2000字以上的长影评后,不禁问我:“你哪来那么长的时间看电影?”
对他的问题我想了想,然后把之前写的《不阅读、不出门,你想把阳光明媚的周末浪费到哪里》作为答案发给了他。时间哪儿来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专注的做我喜欢做的事儿,然后我就干完了在他看来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的事情。
曾经很多时候,当我自己没有明确方向,不清楚未来要走向哪里的时候,看到那些鲜衣怒马、胸有成竹的人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叹:他们是怎么做到那些的成就的、他们怎么可以在那么多时间里做出那么多的让人倾羡的事情?当然,现在依然那么想。
但是,自从我开始专注某些事情后,开始认识到做出成就需要时间,而专注在时光里的自己内心是那么的充实、拥有底气和一丝丝的骄傲与自豪。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专注的呢?是什么时候慢慢的开始被人问起“你是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做这么多的事情”?这应该源于我身边两个人的真实经历吧,是他们用坚持告诉了我:专注于某件事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这是两个平凡到不能平凡的人的故事,我说过我不是职场大拿、不是微博大V,更不是社交名人,所以我的身边就是一群与我以及你们一样的,具有温暖与力量的平凡人,我称他们为“自带力量的人”。
陈同学:每天一首诗,是我的坚持
故事里的陈,是我的高中同学,文科男一枚。陈在高中的时候成绩很棒,比成绩更棒的是他对日本战国史的惊人了解。那个时候的我们能顾好成绩就不错了,哪来的时间做别的什么,而他,却早已对幕府时代了如指掌。如果那个时候有论文,我想陈应该可以一篇对日本战国时代的研究轻松进入大学校园了。
毕业后,我对陈的动态了解,就全部来源于朋友圈与QQ空间。
他在大学弄B-Box,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有去了解B-BOX是什么,约乎和说唱有关,但他最后玩着玩着,竟然组建了全黄石第一个专业的B-Box协会。有人或许会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有多少人可以就某一件事情,投入绝大的热情,没有投降、没有放弃,作出让人惊喜的成绩。
你以为陈的故事最大的精华是上面的成就?不,是他对诗歌的坚持。
这几年以来,陈都会坚持更新一个叫做《一千零一夜》的动态,那就像一档栏目,刚开始几天更新一次,后来一天更新一次。在《一千零一夜》里,陈跟大家分享诗歌的意境、诗人的热情,在当家这个大家普遍都在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时代,陈在用心坚持着自己的《一千零一夜》。
我就那样看着《一千零一夜》渐渐撑过了一千个夜晚,比一千个夜晚更值得拿来说的是这背后的专注。我没有看完过每一首诗,但我记得有一种“一万个小时”的理论,我偶尔会点个赞,甚少评论。 毕业后分散后,我就在这些诗歌的变更中,对“一万个小时”有了了解,更对陈充满敬佩之感。
几个月前,陈在动态众筹第一本诗集,我很惊讶,也很遗憾当时没有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作为一个冷漠的过客,“平静”的看着陈一步步实现自己对诗歌的坚持。几个星期以前,陈的众筹成功,他在动态里晒自己对帮助过他的人的承诺――给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寄送诗集与明信片。我脸皮厚,也要了一张。至于原因,是因为我想感受这样努力专注的人有一种怎样的努力与坚持。
这几天,陈开始把诗歌搬入了电台。从第一首诗歌上线,到开始有7个订阅、播放600多次,他的“云籽的诗歌诗歌电台”逐渐有了一点点让他喜悦的成就,更让我心生坚定之感。这世间,只有等你专注某件事情时,你才会同样敬佩一同努力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同行者。
故事说到这,大家不知道的是,陈本身自己有一个培训班处于创业阶段,而他对诗歌的付出,是不是有一种让你惊讶的问“他哪来那么多的时间做这些事情”的冲动?现在的陈,身份除了是培训班老板、诗人、电台编辑,还是中国青年作家协会成员。
你看,就那么一个不知名的人,却做了那么多让人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就算这个时候有着许许多多的综艺,依然,会有诗歌在梦想中开花。我想,如果我没有用拙劣的文笔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你是不是就会一直认为平凡人只有平凡的故事?
张小姐:默默的杂货店
默默,是我家姐姐,也是《为什么年岁增长,好人越难寻》里提到的对爱情具有硬气的女王姑娘。
女王姑娘有一个名叫“diulaidoli”自媒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姐姐从来不曾提起,我也懒得追问。对她,我明白她做的事情总有她的道理,不过问,是最好的理解。“diulaidoli”的头像是女王姑娘某天晚上花了几个小时的抽象画成果,还别说,挺有韵味。画鱼的原因,是因为默默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我为她挑选的猫,有着自我骄傲的猫。这只女王猫一在就在了三年,一如默默坚持做“diulaidoli”,坚持了三年。
而这个自媒体里的文章上至娱乐圈下至恒大夺冠、马云爸爸发红包都有精致独到的个人见解,“坚持原创”,是默默的底线,“欢迎拍砖”是默默的兼容,除了我偶尔臭不要脸的投稿以及另外一群与我一样向默默抱大腿求发表的人以外,“diulaidoli”基本是默默一个人在独自撑着。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帮忙,那我得告诉你,有些路需要一个人走,那是专属于她的路。她的坚持、梦想与执着,那都是她一个人的神圣,这种神圣,才让平凡的她焕发出非一般的光彩。
在“diulaidoli”走过三个年头后,女王姑娘默默有了一个名叫“默默的杂货店”的店铺。这间网上杂货铺涵盖故事、信息、实物以及梦想,只有你想入驻,什么都可以,物物交易,什么都是筹码。而她的第一批入驻者,就是在“diulaidoli”积累下来的人脉。这些三年来在她短篇杂文里度过了一个个或开心、落寞、孤独、失眠的夜晚的人,帮助默默实现了第二个梦想。
有故事的人,总会吸引一批人。而能坚持讲故事的人,才能汇聚更多有故事的人。
现在的我坚持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顺带讲讲身边那群“有力量的人”的故事。这些让我坚持并专注于阅读写作的人,他们与我一样平凡着,但他们已经在朝着非凡的方向努力了三四年。你看,他们当初哪来的时间做这些事情呢?
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开始用一点力,就觉得自己努力了很久,殊不知,真正努力的人,都在埋头不吭声的做着自己的事。当你听闻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努力了很久,久到一鸣惊人。
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用了我一个月心血,看了八本书、八部经典电影,写了12篇文章,熬了N个夜。这一个月的作品产量,对爱好文字的我,或许将达我大学5年的总产量的一半。因此,我以前也从未体验过:专注一件事儿,会有怎样的结果。同样,默默的三年、陈的五年,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将后诚恳、充实的余生,都是对“专注一件事儿”最好的实践。
所以,我们不要再问“你是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时间专注某件事儿”,因为,当你也去做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那么,亲爱的,以后有人问起你这个问题,你知道怎么回答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