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外出应酬未报备,这个看似平常的疏忽,却像根导火索点燃了我的情绪。在我心中,约定就是必须坚守的承诺,未履行便是心有隐瞒的信号。面对他的解释,我只觉得是敷衍,怒火在心底越烧越旺。今早醒来,气氛依旧凝重,我仍对他未遵守约定的事耿耿于怀,像个固执的孩子紧攥着委屈不肯松手。
中午,姐妹的电话打破了僵局。她们说去镇上吃小火锅,我赌气般回了句:“不吃小的,要吃就吃大的。”这话在旁人听来或许有些无理取闹,姐妹直言我“发神经”,说我在家“磨人”,硬是把我拉出门。和姐妹们围坐在火锅前,我一股脑儿地吐槽心中的不满,情绪在热气氤氲中渐渐松动。饭后,小妹提议去寺庙静心,恰逢十五,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我们三人各持一炷香,踏入那片静谧之地。
曾几何时,寺院于我是紧张与畏惧的所在,庄严的氛围总让我浑身不自在。可今日不同,踏入门槛的那一刻,心竟出奇地平静。沿着寺院小径漫步,香火的气息萦绕鼻尖,钟声隐隐传来,似在轻轻叩击心扉。紧绷的神经慢慢舒展,那些纠结的恩怨仿佛被温柔的大手轻轻拂去,整个人神清气爽,前所未有的舒畅在体内流淌。
晚上的非暴力沟通小组练习,成为了这场情绪修行的重要一课。当我分享自己的请求“老公外出应酬要向我报备”时,琴子老师让苏月媛老师加重语气重复我的请求。那一刻,我仿佛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话语,那带着命令与指责的语气,分明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原来在这段关系中,老公一直在用包容接纳我的任性,而我却将他的宠爱当作理所当然,化作了伤人的“霸气”。
顿悟来得如此突然,让我眼眶发热。想起他应酬晚归时眼中的疲惫,想起他耐心解释时的无奈,原来他并非不够用心,而是我用过高的期待和严苛的标准束缚了彼此。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表达需求,允许对方说“不”,给予彼此尊重与理解的空间。
这场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固执与强势,也让我看到了老公的不易与包容。今后,我愿褪去“女汉子”的坚硬外壳,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经营感情,让“非暴力”不再是课堂上的概念,而是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感情需要两个人的相互体谅,而我,终于在这场情绪的跌宕中,迈出了成长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