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前段时间择业选择了瑜伽,从前台作起,有空便练习瑜伽,因为以前有练过的底子,学起来也快,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夸赞,自己也信心满满,过得很充实。
起初小团队出去发展新学员的时候,她总能给大家带来活力,每次都超额完成任务,签单数量以及金额都是最好的。但是“热恋期”过后,就有些懈怠了,并且频繁的招募新会员,以及管理层不断的洗脑打鸡血,慢慢的有了抵触情绪,不但影响了业绩,连同瑜伽练习也少了心劲。
喜欢的事物如果变成工作,就不能单单只靠“热爱”去推动,满怀的激情总有与现实碰撞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掌握的是持续不断的输出,才能长久的坚持下来。
但是,人性是现实的,无论我讲多少大道理,都抵不过内心深处对职业的判定。
就是因为月薪与付出不成正比,一但遇到业绩下滑再加上老板的逼单,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并且我们也应该正视现实,不做大道理的囚徒。分清职业与爱好的区别。想要与职业契合需要几个条件。
一是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你的能力、精力能满足工作的需求。
二是发自内心的承诺,承诺是说,你愿意投入到某个职业中,你会对这个职业保持某种忠诚,并把它视为你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内心深处的承诺,你会把工作当做自我之外的东西,把它看作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一种临时之计,就好像你真正的生活从未开始,因为你不想要它。
三是职业体现的是一种互惠关系。如果你没有从这个职业中获得相称的回报,那你就会有被剥削感,你也很难投入到职业当中。就像一段只会爱她、关心她,但不会回报同样的爱和关心的单恋一样。报酬也把职业跟爱好区别开来。爱好是可以不计较报酬的,但职业必然会计较。
还有一点是职业跟你的自我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也就是满足感。就好像你在做你的工作时,有一种很踏实的、本该如此的感觉。老婆目前的状况刚好相反,一直处于焦虑的氛围里。
如果没法胜任一个工作,如果没能做出发自内心的承诺,如果工作给你的报酬不让你满意,或者工作没法让你有满足感,都会影响你建立职业认同。总是在打鸡血与自我纠结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我们不求满足所有要求,但要尽可能的规避、降低可能影响自己的条件,并且尽力提高可以提高的方向。
实在不行就降低自己的预期,每天定个小目标去努力完成,然后慢慢的建立起信念,身心自洽,不自觉中干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