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去思考,定位
一,趋势在哪里?即认清趋势
二,沿趋势做事,也就是顺势而为
三,明确谁是最重要的客户? 答案是自己。
只有自己先百分百接受,认可的事物,你才有信心,有能力去推广给他人。如果不能说服自己,自己都不能心悦诚服,何来说服他人?当然这里的说服,只是掰开了揉碎了,摆事实讲道理,谈趋势,不强加于人。
其实很多东西在之前都有些了解的,也时常和朋友们探讨,今天在听完唯一表现老师的课程后,有了一些系统化的梳理,也更深刻。加一些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趋势
我总结为 三实三无
三个事实
1)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象征。每个处在非高阶层的人都想突破阶层成功逆袭。通往罗马的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可偏偏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阶层固化就是马太效应,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是经历了几代人的生存演变形成的,我们必须要承认。
2)草根个创的大门已关
从BAT,到TMD,再到独角兽,其实了解一下背后的资金池,就会发现都有着阿里系,腾讯系,或者头条系这样的巨头支持。
马云,张朝阳个人时代已经过去,机会已经不在了,草根创业的窗口可以说已经关闭。
其实也是第一条的衍射。
举个例子,拼多多,黄峥,可以看一下他所谓“开挂”的人生,其实身边一直有着段永平,李开复这样的大咖扶持和提携。
3)经济下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经济下行,消费降级 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去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车和房,是我们消费的大头。汽车消费直接影响2\3的耐用品消费,出现了近二十多年的首降。
我们的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 外贸受影响,那么也是一个衡量指标。
三无时代
1)无工可打
人工智能到来,不仅代表着产业的重大变革,同时也预示着我们更多的人未来或将无工可打。
什么行业会被替代? 就是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很容易就被机器人取代了。
2)无差价可赚
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信息变得透明,很多靠着信息不对称,地域差来赚钱的传统生意却做不下去了。
中间环节 和赚差价 很难做下去了。
3)无缝可钻
法律越来越健全,现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信息公开透明,之前靠关系,走门路的灰色收入也难进行下去了。
这是一个坏的时代,也是一个好的时代。
上帝关上门的时候,就要去主动就发现一扇窗。
在认清趋势和现实的基础上,基于电商再来一些分析。
传统营销VS社交电商
传统营销,就是以大量人力与广告投入市场。
96年,秦池以3.2亿元卫冕“标王”,笑称“每天给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
那个时候,cctv是标配的频道,新闻联播是千家万户必看的节目,想一下,我们还在关注广告标王是谁么?
步步高,好记星,这些广告颠覆的年代已经走远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就是,全家老小围着桌子,可能电视已经不再打开了,每个人刷着手机,可是浏览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流量已经分散了。
所以,流量在哪里?
— — 在社交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已经是去中心化,个性化
一个现象,叫做圈层效应
当你打开头条,你看到新闻 可能和旁边朋友的完全不同。 当你打开购物网站,为你推荐的商品品类可能和身边的同事也是截然不同。
当某个热点,在你的朋友圈刷屏了,但你好友的手机完全没有相关的内容。当某人看到了宝马车的广告,而你的里面没有。。。这就是圈层效应。
那么问题来了,我(我们)能做些什么🤔?
划重点,KOL
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我们努力去做那个在不同深井里有着超强影响力,能够集聚流量的人。
当你还没有打造个人IP,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称为KOL时,我们要做的就是
做自己,做好人,做有价值的人,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匠心精神,结网磨刀,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