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刚刚购买的新书,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带着绝对的敬畏之心,试着走进作者的内心,试着感受一次他的感受,试着理解他在这本仅用9天就完成的巨著中阐释的核心理念:
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会发生些什么,但是,在面对所有问题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
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但是可以调整面对环境时的心态。
用弗兰克尔的话说:
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在读这部分序言的时候,就爱不释卷了。
每本这样令人着迷的书都能带我走进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不曾认识过的世界。
那种冲刷,那种震撼,那种相遇恨晚,那种欲罢不能……深深迷恋之后,就是一次自我重塑,破茧羽化,有被打碎的疼痛,也有重新建立的快感。
其实本来今夜是约好的要KTV大吼的,我却中途退场,很想自己待一会儿,很想与书本为伴,哪怕只读几页,哪怕只写几行,独处时的灵魂更有诗意,也更富哲理,我深信。
因为能走进去,所以不想出来,书中有天地,身心沐浴在天地间的雨露中,那份舒爽无可取代。
于是,便很想偷懒,想暂且放下什么日更,好好地专注读一本书,然后,不管能不能写出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都不重要。
相信即便到最后什么痕迹都没留下,阅读过程中带来的关于认知思维的翻腾和碰撞,也一定曾改变过自己固有的认知,所谓的自我迭代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过程,而只有借助不断地学习,才能在不知不觉间,让自己脱胎换骨几万次……
早有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事实上,我觉得所有人相信的都是自己已经判定了可信的东西,一部几十万字的书,很可能只有寥寥几个字是令我们坚信不疑的,这几个字又或许只是我们这种读书人心中早已种植许久的根芽,只需借助一次破土,就长成参天大树……
西方有句谚语说,你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就是这个道理吧。已有的思维模式就已经决定你能看到什么,又否定什么。所有这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选择,才终究成为了你的人生,即命运。
头脑里冒出一个念头,一个人生命的厚度或许与所读书的厚度有关,一是有字之书,一是无字之书。
以前总爱说一句:人丑就该多读书,而今又知道,读书是变美的捷径。
《活出生命的意义》,缝缝补补,让自己的生命落笔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