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魂就是这样故事长出来的,人以一身又一身的皮囊,去装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再次读到时隔八年的蔡崇达的新书《命运》,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书店买下来这本书,就像当年果断买下那本《皮囊》一样,这本书一直拿来当枕头,当时看的书基本上都是自己从淘宝,京东上买的,刚开始买书还会看一看书的介绍,考虑下要不要买,后来嫌有点麻烦,索性就看书的名字是不是喜欢,于是选择了这本,所以书的名字还是很重要的。
想要知道是关于谁的皮囊,所以就买了这本《皮囊》,这本书比一般的书要小一些,不是常规32开的书,也没有这么厚,小小的薄薄的,它跟了我很长时间,后来被人借走了之后,就被扣押了下来,舍不得,但也没有要回来。
《皮囊》这本书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看了很多的书评,别人是怎么对这本书理解的,后来又听了另一个朋友看完这本书的感想,以及朋友自己的成长的故事,里面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我们都认为书里的每句话都耐人寻味,句句也都是说给我们听,值得我们看很多遍。
后来毕业之后,我又在手机上读了第三遍,如果说读第一遍是初识,囫囵吞枣;第二遍就是咀嚼,这也是读鲁迅的书里学到的,思考和笔记是一定要做的,过了几年工作后的第三遍就读到了心里去。
之前自己经常说,有的书开始读得时候就是不忍心读完,每一个章节,每句话都想读的慢一些,就是享受这个过程,这个时候的自己也是最最放松和开心的。
《皮囊》这本书就是,“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之后也有很多关于皮囊的句子流传在网上,我也是从那时开始重新认识了我的这身皮囊,想想那个时候,拥有的可能真的是一身臭皮囊,太多的缺点,讲不好话,不懂拒绝,不会恭维,也懒得解释,很多的事情都是一个人去做,孤僻是我,沉默是我。否定自己不会做成什么事情,也没有任何远大的想法和目标,内心一片死寂。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你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居然会有点害怕,卧槽,我在看什么书啊,要是别人对我这么说,一定会想很多他来找我的画面。好在后来对这句话有了很多层意思的理解,现在还会时不时跟别人开玩笑说“你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如果是看着我的样子,表情,说话的语气,一定是一副欠打的样子。毕竟我们的皮囊会相距千里远,但是很多的东西,来去方便的多了。
皮囊给了太多的限制,走太快的时候,把这副躯壳落在了后面,回过神来,回到皮囊中去的时候,那些想到的一切又和皮囊一样停留在了原地,“恐惧,害怕,犹豫,那可怎么办啊”一直在回响,那些想做但是却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件也没有做。
我基本不太想太长远的事情,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我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然后期待,这么一点点的事情,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
刚开始读这本书那时在干嘛呢,还在写日记,居然还在写日记,我现在是不敢相信。等我再回家的时候我要把我的日记本找出来,看看那个时候的我都在写什么。
从现在看那时候的我,应该是一个孤寂的人把孤寂的事情放在没有人会知道的阴暗角落里。不过有的时候我还是会记一些有趣的事情,印象中是同学在课堂上的小动作,课间偶然讲的笑话,两人彼此打闹的场景,事后很久我还拿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日记里的这些事件,日记原来是有记忆的。
有时那些朋友还在问我,“看你天天写日记,你都在写啥呀?”这句话着实把我问住了,我反思了半天回答的是“笑话”。
所以关于长远的事情我想到的可能是中午吃完饭之后要不要再买一根烤肠,再长远就是我期末考试还能不能拿个第一名,所以烤肠还是吃一根吧,考试太远了有点难受。那我每天写点笑话是不是我就可以变成一个笑话,嗯,应该至少是自己喜欢的笑话吧。
不知道在哪里听到过这样一句台词“你就是一个笑话”。其实我当时想回答的是“生活”,但是脱口而出的是“笑话”。
后来生活终究成了笑话,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把生活过的像个笑话,努力变成一个笑话,不然当别人说我是一个笑话的时候,我最好是。
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启齿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经济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琢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这样的眼镜,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察觉到,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容貌和体系的人。
我就坐在你面前听你说那些事情,看着你的眼睛,你的表情,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和你感同身受,也让你卸下所有的防备,我在看你,也在经历事物的本身,仿佛我也变成了你,你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而我们在此相遇,卸下皮囊,以心相交。我褪去了皮囊,让你也可以真正看到皮囊下的我。
那时候关于皮囊我看清了自己,后来关于命运自己看清了灵魂。
谨以此给自己这副皮囊,也把幼稚的《世界》给你:
“世界都不大,我可以哪里都不去,我可以在这里,只看着你,直到世界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