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理解的脑图,不妥的地方敬请指点
负面情绪的来源:
1、生理因素,包括基因和大脑的杏仁核。
基因会遗传人格特质,比如害羞、言语攻击、魅力等,但是可以学习克服。
大脑杏仁核,像是雷达一样扫描、监视外来的威胁信息,并在最短时间里发出警报,调动一连串的生理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感觉更敏锐、肌肉紧张准备反抗等。即使在没有具体威胁的社会情景中,杏仁核也会让大脑产生害怕、愤怒情绪。比如被人插队、电梯里陌生人太靠近。
2、情绪记忆;
就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与我们过去的困扰经验有一点点的相似之处时,就会会引发负面情绪。
明显的栗子有:
如果你在小学转学收遭到嘲笑,从此之后,只要是不熟悉的环境,你可能都会感到不自在。
艾丽在幼年时被嗓音低沉的男邻居虐待过,成年后遇到低嗓音的男子就会焦虑不安。
罗伯特被喜欢用玫瑰香水的女友甩了,现在他只要遇到使用玫瑰香水的女人就会感到不安。
3、自我内言;
我们的想法会影响感觉,我们说某个人让你感到紧张,就像会说蜜蜂蜇使你感到疼痛一样。身体的不适感和情绪的不舒服有着明显的相似。心理学家认为,不是与陌生人见面或被恋人抛弃的事情本身使我们感觉不好,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导致的。重新评估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情绪。
介绍一种重新评估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法,比如,现在想像你正在步行,经过朋友的小店,看到你的朋友把头伸出窗口,喊你的绰号,对你骂了一通难听的话。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到气恼和心烦。好,我们再想像你正在步行,经过一家神经病院,还是你的朋友,显然他是位病人,对你骂了同样难听的话和绰号。这时,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你很有可能是感到悲伤和怜悯。你看,我们面对同样的行为,情绪的结果却完全不同。我们有不同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在每一种情况下的想法不同。在第一种情境,我们的想法是朋友对我们在生气,然后我们会猜测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才会被朋友如此对待;在第二种情境,我们的想法是朋友有精神问题,让我们感到同情。
从上面的栗子我们发现,在自我内言的过程中,人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感觉。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栗子:
在面试时,高度焦虑的人想到自己的表现时,会使用负面的自我内言“我做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来自找苦吃”;
在恋爱时,想法会塑造满足感。“我爱你”可以有多种解释:
以上观点来自于《沟通的艺术》作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 拉塞尔.f.普罗科特
学习必须输出,分享才能提升。感谢您陪伴我的学习成长之路,欢迎您的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