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你是谁?

——七年后,你还是你吗?


选择《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除了作者是李笑来,还因为看到书名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一部英国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同样也很值得看。


科学家告诉我们,细胞的更替,都是循序渐进的,有的细胞老化,有的细胞新生,就像此刻,你的身体里就有一部分细胞被新的细胞代替,不是说这一刻全部的一起换掉。新老更替不是立马完成的,所以你还是你,不是另一个生命。


科学家还说: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细胞的更替带来了成长。


成长常常是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有足够的反馈机制来激励我们。


李笑来老师认为掌握任何一项新的重要技能,都相当于重生。

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选择,主动不断磨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理性决策能力,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同时记住:生活给你什么你就用好什么。做一个长期主动持续升级自己的人。


所谓的“不断再生”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些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于是给自己设置提醒模式,给自己发展自动更新模式的持续动力。

(比如给自己设定每七年要有一次大的更新换代……)


当你开始在意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它。


那么打磨操作系统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答案是——学习


以前总觉得自己自学能力不错,慢慢才发现,其实并没有。

学习如何学习再去学,学会掌握技巧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持续学习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 ,反复打磨概念与方法论。

学会“独立思考” , 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过往的经历告诉我们: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

想到,学到,当真做到了,才是践行,也只有践行,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那些能够把七年这一辈子活好的人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进步过程,更重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及其准确性,以便明天会更好。


他们更加接纳自我,修炼自我,有能力优雅地不去处理非议

淡定,不去处理非议:

这样可以给你一些线索去理解那些人的思考方式;

偶尔你会发现是自己的表达不清楚才招致误解;

还有些时候恰恰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能确认自己确实是对的~


乐观是一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才能生成的一种态度。

人生苦短,你需相信定有好运相伴。


保持开放:不要给自己建造围墙。

围墙的作用除了可能提供一些庇护之外,更大的作用是让别人走不进来、也让你走不出去。


身体就是本钱,本金最重要。所以坚持锻炼吧.这样你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过更多的七年。


还记得美剧《越狱》里主角是怎样运用胡克定律凿开那堵厚厚的、看似坚不可摧的墙吗?

试想一下终于破冰的那一瞬间的感受。过往砸过的、凿过冰缝、冰洞,终于以某种方式(几乎肯定是之前完全不知道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三角,力学原理瞬间爆发,那冰一下子大面积破开…… 于是,终于“入水”了。


都说我们肉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入水后看到的世界会是怎样?


如果你也期待“破冰”,期待下一次的跨越,好好积累,做一个终身成长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向健康的我,近几日被牙疼所累,寝食难安,真是折磨的很难受,这次是彻底体会了什么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了。...
    洪涛hunter阅读 1,319评论 0 1
  • 三国的张飞在游戏厅里斗着地主正嗨,突然手机响了,一看是南宋的岳飞发来的一条微信,“说飞哥,吴三桂这小子带着...
    游来游去的鱼1240阅读 1,222评论 0 0
  • 早醒,读完补遗。从年初开始至今,纸质书和电子书交互,读完木心《文学回忆录》及补遗。不能说什么,除了喜欢。 回笼一会...
    绿百合阅读 8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