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力剧增,孩子学业负担重,家长更是压力山大,凡是跟孩子教育沾边的事都成为大事,如培训班、学区房、国际学校等,为了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多少父母穷心尽力都要为孩子的学业铺路。
但这样的教育趋势,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抑郁症趋于年轻化,培训行业良莠不齐种种,也不免将矛头直指教师,将园丁推向社会的风口浪尖,正如《吕氏春秋•博志》所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减负”成为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方向,各种言论运用而生,但“减负”真的能减轻孩子肩上的负担吗?
前几天在某部电视剧里演到,一年级新生参加面试,面试通过才能获得入学资格,而面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数学益智题和才艺展示。而要想通过这些面试,六岁的孩子们得参加学费昂贵的各种辅导班,否则无法入学,这让我们成年人都感到压力倍增。
更可怕的是电视剧并不只是演戏,南方一个一线城市的孩子从两岁开始参加早教班,每天还要学一个小时的英语课和一个小时的心算,晚上回到家,饭桌上孩子就累得睡着了。而父母为了孩子高昂的学费,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的打拼,父母和孩子的努力只是为了得到公立小学的入学资格。
前不久浙江省出台中小学减负政策,其中在作业和考试管理上,要求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家庭作业时长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每学期统一考查不超过一次;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学期统一考试或考查不超过两次。
这样的减负政策或许可以减轻孩子在校的负担,但课余的压力毅然很大,高考的分数线没有降低,经济的发展没有减速,社会的竞争没有减弱,就业压力没有减轻,在新时代,学习能力就是生存能力。
减负减掉的是学校重复性的作业和课业负担,但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把该有的教学任务都省略,减负应该是高效率的另一种诠释,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