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之感
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是被书名所吸引,因为我也是穆斯林,更被“葬礼”二字所吸引:到底这个“葬礼”有多宏大居然用那么厚的一本书来描写?
读了前言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写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他们身上,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伊斯兰文化精神的碰撞所形成的火花。
“月”与“玉”。两代人,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又何其地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抑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
梁冰玉、韩子奇, 即使乱了伦理,也依然真真切切的爱过,只是正是因为伦理的束缚才让他们的爱情如此短暂。梁冰玉到底是怀着多么不舍与无奈才放弃爱的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放弃自己三岁的女儿踏上异乡路的?韩子奇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抱着女儿回到那个没有爱的家?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虽远隔千里,但至少知道对方还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也想着自己。但是这一代的爱情因为“母亲”反对楚老师的民族而变得无助,更因为新月的病让他们阴阳两隔。
正义,何以才能让你生,抑或是灭呢?正义站在了新月身边,但死神也同时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去,为什么?为什么?复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悲剧,一个宿命,又轮回到下一代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能理解这样的家庭。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在呻吟:到底是人拯救了人,还是人毁灭了人?逃离战火,梁冰玉猛地发现:比战争更可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诉着,人生,那么有力地诠释着生命。
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无限……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正如历史,它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易卜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子奇。流浪,本身就是一种哀伤,女儿的早逝,正如那含苞待放的花朵,花还未开,花枝已先折了,永远不能弥合。葬礼,是一切的终点,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究竟为谁而唱、为谁而息?
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韩子奇啊韩子奇,就这样被命运捉弄!新月与子奇,父女间有着无尽的爱,但这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从一开始,便是一个错误。韩新月与楚雁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纷争的年代,容不下浪漫一一即使是在北大园内,未名湖畔!她的师生之恋只能走向死亡,生命在宿命面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召唤,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心里只知道维护自家的颜面,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韩子奇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一丝哀之情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死,已禁不住泪流满面,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故事的最后,物是人非,唯有楚雁潮对新月的爱依旧如此,站在她的墓前,用音乐诉说他对她的思念。
雁归有时,潮来有讯,唯独明月不再升起。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渺,楚雁潮用琴声祭奠这个心爱的学生,那声音,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喃喃,如清泉吐丝,如孤雁,盘旋...曲《梁祝》道尽沧桑。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