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我不是完全的宿命主义者,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上苍的宠儿,无论上天让你吃苦还是享福,贫穷还是富裕,聪明还是愚钝,美丽还是普通——请相信,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的改变,平静的接受,而非抱怨和郁闷”。要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为之付出坚实的行动,在努力到无能为力后,如果还不能改变现状,请平静的接受,这或许就是命运。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抱怨和郁闷——这两种情绪是弱者的思维和行为,除了伤害自己的心身之外,就是好运永远与他无缘。这段文字是写给父母看的,也同样适合于孩子。
02、不要为孩子担心太多
承接上面的文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孩子也有自己的命运,所以不要为孩子担心太多。孩子的综合状态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祖上积德及自身的福报都有很大关系。作为父母,只要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我相信中国父母为孩子是不会偷懒和懈怠的;相反我担心,中国父母为孩子透支太多——身体的透支,情感的透支,财务的透支,这些透支都是浓浓的爱,但这些透支的爱会增加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这些透支的爱会像大山一样压在孩子身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亲子关系和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情感。所以,父母请不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也不要为孩子担心太多。
说说我自己吧,我从农村来到城市,也算立住了脚跟,就目前而言,我和我的家庭虽算不上富裕,但至少吃穿住用都不愁。我女儿上的是学区公立学校,学校在全市排名大约在10名左右,我相信以我的资源,我完全可以让她上更好的学校甚至是国际学校,但我没有,因为我相信孩子会有孩子的未来,我不必为其设计太多,也不必为其担心太多。
我常和女儿聊天:“爸爸希望并建议你成为医生,爸爸会将更多的钱和物分享给你,给你钱和物不是让你享受而是让你不为五斗米折腰,希望你不收病人的红包,希望你的眼里有病人而非只有领导,希望你不但能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更关注他们的心灵健康,对他们说话温和些,有耐心些……要实现这一点就得好好读书,不管未来的你从哪个医学院毕业,爸爸都为你点赞……当然,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医生,爸爸绝对尊重你的人生志向和职业选择。”
03、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投影和延续
很多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孩子身上,这对自己不公平,对孩子更不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和父母是两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独立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投影,更不是父母的延续,每个人都应该要按照天理和良知活出生命的本来面目——真挚、善良、正气、自由、勇敢和智慧,而非成为谁的投影和延续。
04、不要学别人成功的故事,要学他成功的思维
很多家长喜欢听学霸的故事,学霸的父母也出来传授教育经验。但家长们要清楚一个事实,有些孩子就是会学习,而你的孩子未必是这种类型。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而非跟风模仿,要学习成功者背后的思维而非一招一式。另外,我建议,不要向天才学习,天才是个案,不是大数据,不具备参考价值。就像乔布斯、比尔盖茨辍学创业不能作为大学生模仿的对象一样。
05、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复印机
人类的很多职业都有准入资格,唯独做父母却不需要准入资格,想想实在荒诞。怎么做个好父母,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或许这也是社会不设立父母资格证的原因吧,但身为父母,我们必须要问自己,我够做父母的资格吗?我的言行举止能为人父母吗?我自己成天抱着个手机督促孩子学习,不荒诞吗?我一年都读不进去一本书,却让孩子读四大名著和《论语》《孟子》,不可笑吗?
闯红灯、游烟、爆粗口、乱丢垃圾、乱按喇叭、开着大灯、酗酒、怨天尤人……我还能写出一串长长的“父母行为清单”,请问这样的复印机能复印出好的复印件吗?如果孩子在这样言行举止的父母身边还能获得成功,那是自己的造化太好。
父母们,就算你不为伴侣改变,就算你不为同事、朋友改变,请为自己的孩子改变吧。
06、才艺对未来的竞争力有多大?
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一半认同一半怀疑。我1979年出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进大学,发现自己是个“土包子”,琴棋书画样样不通。我承认,我自卑过,也羡慕那些有才艺的同学,当然那些有才艺的同学也看不起我这样的“土包子”。甚至在那时我发誓,未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
我只是时代的缩影,一个“土包子”的缩影。或许,今天中国才艺培训市场的火爆场景就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土包子父母撑起来的。所以,在女儿三年级时,我花了七万多块给她买了一台钢琴,还告诉女儿,这琴很贵,要好好学习,如今想想,孩子被我绑架了。就在今天,孩子还有三小时的练琴任务,如今想想,值得深思。
回顾自己闯荡世界的二十年,我见过大量多才多艺的失败者,他们能唱会跳,只为获得一点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微弱的存在感(事实上,才艺应该是一个人的内修而非外扬);我也见过很多一无所长的成功者——这些成功者都有着踏实、务实、执着、坚毅、厚道的人品,实事求是地说,我也是其中一员。
时过境迁,在全民娱乐的时代,如今随便在街上找个孩子,有谁不会唱几曲,有谁不会跳几段,有谁不会画几笔。所以,多才多艺已不再是孩子的竞争力,当然,我并不反对孩子学习才艺,但我反对跟风学习,我反对为升学加分而学习。我女儿也在学钢琴,画画和书法,看着她疲惫的身体,我数次对她说“女儿,如果你不想学了,你可以随时中止,把多余的时间拿出来阅读、跑步和睡觉。”女儿说“等考完级再说吧……”这句话既体现了女儿的懂事、也体现了她的无奈、茫然和麻木,所以,女儿的回答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也让我思考该怎样培养儿子。
07、“才”一个就好,“智”多多益善,“德”止于至善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以我所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和从事的职业,我认为,当今的孩子,才艺一个就好;鉴于女儿的教育经验,我决不在才艺上对儿子做任何引导,但语数外的培训要加强,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是必须要过的——“智”多多益善。
实话实说,今天孩子的“德商”都不大、不高、不远;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德商”不够,不是说孩子人品不行,而是说孩子缺乏更高远宏阔的生命品质和德性。事实上,与其说是孩子缺乏,不如说是父母缺乏,是社会缺乏,仔细思量,这是全民的悲哀。
央视记者曾采访一哈萨克族牧民,问他为什么要放羊,牧民说为了赚钱,再问为何赚钱,回答娶老婆,再问为何娶老婆,回答生孩子,再问为何生孩子,回答——放羊。人们把这个问答当笑话传播,但这何尝不是当下社会99%的回答呢?只是把放羊变成了做金融、做公务员、做老板这些华丽的外衣而已。
“孩子,要好好读书,考大学,不要像我一样种田种地。”这是五十年代的父母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的教育台词。当然,很感谢父母的教诲,让我们从农村走到城市。那么如今的我们该怎样教育零零后的孩子呢?难道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好好读书,考大学,住别墅,开劳斯莱斯吗?”恕我直言,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潜台词还真是这样的。当然,这样的教育也没错,但没错并不代表正确。
请父母扪心自问,你真的认真地告诉孩子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
请父母扪心自问,你真的认真地告诉孩子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
请父母扪心自问,你真的认真地告诉孩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吗?
作为父亲,我扪心自问,我做到了!我无数次告诉我的孩子,我希望你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有贡献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索取者和寄生虫。
作为父亲,我无数次告诉我的孩子,我希望你能“走大学之道”,我希望你能“明明德”,我希望你能“亲民”,我希望你能“爱物”,我希望你能好好学习,擦亮自己的良知,做个走正道的医生,做个亲爱病人的医生。
昨天晚上,我带儿子去看爷爷奶奶,回来的路上,我还问儿子,爱爷爷吗?儿子说爱,我又问,爱奶奶吗?儿子说爱……最后,儿子很兴奋地说,我爱所有的人,不认识的人也爱,没见过的人也爱……我很感动,我又接着问,爱狗吗?爱猫吗?爱草吗?儿子说,都爱,最后,儿子说,我还爱地球……我真的很感动,我不知道儿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他会是一个让我放心,让家庭放心,让社会放心的人。
哦,对了,有些受过高等教育、喝过洋墨水的父母告诉我,“我崇尚西方社会的自由,我告诉孩子要做个自由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很好,但什么是“自由”需要仔细辨别,真正的自由是一颗“活泼泼的心、独立思考的心、慈悲的心、光明的心、勇敢的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而非“自私的、懒惰的、由着欲望而泛滥的心。”
马克老师介绍:
1、“师友”教育理论提出者:以子为师,与子交友。倡导以7岁前的孩子为老师,学习其生命的纯粹;与7岁后的孩子交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2、“家风”教育研究者:译注的《颜氏家训》是其理论蓝本。
3、“正气”教育研究者:著作的《少年正气说》是其理论成果。
4、“父母”教育研究者:著作的《智慧父母》是其理论成果。
5、“中小学校园演讲”践行者:多次为学生们做《养少年正气》的校园公益演讲,为家长做《树家风,养正气,做智慧父母》的公益讲座。
6、“公益慈善”践行者:先后发起了“我行我善”、“请别乱丢”等慈善公益活动,并9次走进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山区,为8000多户贫困家庭募集了600多万现金和十多万件衣物……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