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浪费毕业后的10年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常说:拉开人生距离的不是家庭和父母,不是高考分数,而是毕业后那最关键的十年。


从青葱少年,到三十而立;
从激情四射,到平淡过日;
从憧憬未来,到平庸疲惫。


这一路走来,曾经很不起眼的男孩,如今已是某公司的创始人;
学习一般,长相一般的小女孩,如今已是某外企的财务总监。
曾经爱逃课、和老师顶嘴、打群架的人人眼中的坏男孩,如今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几家汽车修理厂,自己做起了老板。


十年回首,当大家再次相聚时,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你在哪里高就?你年薪多少?什么职务?什么头衔?开什么车子?一年出国旅游几次?今年打算在哪个国家过年呢?


十年,真正拉开人生距离的,居然是这毕业后的十年,而我懂得这个道理,也整整用了十年。


十二年前,我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身边的很多同学都留在了城市,有的在重点中学当教师,有的改行干了更有“钱途”的工作。而我,尽管在大学时期成绩还不错,结果还是听从父母安排回到家乡被分配到老家县城镇上的一事业单位。


即使我当时并不满意,看着破旧的单位,心里的落差极大,想到那些留在城市里的同学,心里满是牢骚,刚开始上班,就无所谓的“激情”。


可是我终究还是适应并享受其中。过去十年里,我就在这个薪水不高,工作任务不重,节奏超慢,人人闲散的地方混日子。
自己如温水里的青蛙,在每日的晒太阳、看报、上网、闲聊、八卦中将自己心中的一腔热情,慢慢变成了碌碌无为、平庸不堪。


心中也曾较劲、挣扎、矛盾过,但久而久之也就自然而然的习惯了,这种简单生活,机械重复,不怎么劳累,不用加班的像狗一样趴下,不用操心明天的饭碗在何处。最终也只是在舒适区了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可奈何的人,变成了一个让自己讨厌的自己。


这看似是环境造成的,其实是自己,如谁说的那句话:“这不是生活简单,而是一种委顿和懒惰。我们一定要警惕。当一个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开始了。”

     

                                     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浩是早我几年毕业的同事,一个1979年大专毕业的瘦小的男孩。刚参加工作时,总是在闲聊时听其他同事说:这个小伙人不行,性格内向,人不合群,总是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不知道一天在干什么。


我真正和他有交集,是值班的一天晚上,雨天又停电,老天似乎是故意的。本来想自己下楼买个蜡烛,不料外面太黑了,有些害怕。看到他房间闪着微弱的光,便敲门进去。


他点着蜡烛,在做习题,桌子上全摆放这各种书籍,及考研参考资料和习题。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不合群,为什么终日把自己关在房里了。


第二年春天,他如愿的被自己报考的院校录取了。辞职那天,他特别兴奋、连走路都像带着风。


我问他:“你离开这铁饭碗,你会后悔吗?”
他反问我:“你在这里工作,你快乐吗?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问的我一脸懵逼,一时语塞。


后来有次老领导嫁女儿,我们在婚宴上碰到了。研究生毕业两年的他,已经变得成熟、稳重又大气,再不是当年那个看起来挺不合群的瘦小男孩,略微发福的身材、自信又内敛的笑脸,无不散发着成功人士的气息。


交谈之中得知,他现在是一上市公司的一区域经理,同时利用业务时间自己还开了两家培训学校,买车买房当然不在话下。


我问他:“为什么当年要放弃铁饭碗?如今却这么拼命努力?”
“因为,我年轻;因为,我不想平庸;因为,我不想很多年后,看到慵懒、没有动力、朝九晚五混日子、时时刻刻都是退休状态的那个不堪的自己;因为,我想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所以他离开了那个安逸的地方,冲破舒适区,破茧重飞,成就自己。


                                    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说,被同事的事例触动了,但真正扎心的是,一年前,我调离了原单位,进入城市的生活。


城市的节奏快了许多,每天大家繁忙的处理自己手中的工作,卯足了劲的往前冲,平时聊个天,都是一种奢侈。


这个单位,我的顶头上司就是我的初中同学,当年那个有颜值,没学品,成绩很一般的男生,如今再去打量这个散发,成熟魅力的年轻有为的中干,却怎么也和当年的男孩联系不到一起,这是怎样的脱胎换骨?


他看到了,我的不解,惊讶的眼神,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终于找了个机会,帮我答疑解惑。


高中毕业,他的分数只勉勉强强的上了个,稍微差不多的大专院校。毕业后,利用父亲还在朝的关系,免试进入县机关单位。


小县城的安逸,朝九晚五的生活,看着周围庸碌、疲惫、无可奈何又理所当然的人群。让他焦虑,他第一次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这是自己今后要走的路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找到父亲,想让其换工作,父亲以自己还有一年就退居二线为理由,生平第一次拒绝了他的要求。


没人可靠,他只有自己。他除了应付平时闲散的少量工作外,全部时间都用于学习、读书、考试。升本、考研、考证、发文,拿到研究生文凭的那一年,他成功跳槽。两年后,升职加薪。周末还在培训班兼职讲课。


大学毕业这第一个十年,用五年时间,完成身份的转变,拿到通往更宽阔地方的通行证;用十年时间,让自己出类拔萃,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正所谓,“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从来就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更不是背景,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4、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今的我,不再虚度光阴,不再在怀疑中寻求安全感,而是把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精神饱满都投入到自我改造、自我提升里去。即使会经历脱皮、蜕壳的疼痛,我也要破茧成蝶,展翅高飞。


亦如周冲文中写到:“这个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所有的闪亮登场背后,都是多年的苦心孤诣、沉默不语的自我挑战,对极限的不断突破。”


“每一个从底层逆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脱层皮,或者掉身肉的。”


十年,沧海一粟,白驹过隙,不要白白浪费,毕业后最关健的十年,更不能放弃人生剩下的三个十年。


找准自己的目标,倾注全部热情,一头扎进去,死磕到底。
而人生也会像植物生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