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复兴伟业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学习教育是战略抓手。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制定实施以来,始终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部署的此次全党学习教育,不仅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延伸,更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举措。当前,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过学习教育,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范隐形变异新动向,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以学铸魂,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学习教育首在“深学”,需从历史纵深与现实维度双向发力。一方面,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通过“五学联动”机制深化理论认知,包括原原本本学党章党规、对标先进学榜样力量、联系实际学群众智慧等。例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四菜一汤”的节俭作风,从领袖风范中感悟政治本色。另一方面,需结合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史,从延安整风到新时代纠治“四风”,传承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

以查促改,破解作风顽疾的深层症结。查摆问题贵在“实”,既要梳理历史旧账,也要紧盯新动向。当前,“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特征:违规吃喝转入“地下”、收送礼品电子化、调研督查“走形不走心”等现象抬头。对此,需运用大数据筛查、交叉互查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例如某省通过比对加油卡记录发现“私车公养”案例12起,展现了科技反腐的威力。同时,开门搞教育、引入群众监督是破题关键。多地设立“四风随手拍”平台,群众上传线索3小时内响应,形成“发现—整改—反馈”闭环,让监督触角直抵基层末梢。

整改落实重在“严”,需建立问题、责任、成效“三单管理”机制。对于反复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需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某地将公务接待超标问题整改与财政预算改革结合,推行“公务卡+电子留痕”模式,实现全过程监管。此外,纠树并举方能标本兼治。挖掘勤廉典型事迹、弘扬崇俭尚廉文化,既是破立结合的治理智慧,也是作风建设化风成俗的必由之路。

以制固本,构建常态长效的治理体系。制度优势是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某市开发作风问题预警指数,动态监测重点领域风险,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将作风建设嵌入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例如,推动机关与派驻机构协同监督,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形成系统治理合力。三是强化数字赋能,运用人工智能分析公车轨迹、税务发票等数据,提升监督精准度。

长效机制还需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是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某地开展“清风护航”行动,既查处作风问题干部236人,又为98名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实现了“严管”与“厚爱”的辩证统一,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复兴伟业呼唤新担当。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党需始终牢记“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通过筑牢思想根基、破解作风顽疾、构建长效机制,让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制度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