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42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推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常用,仅孙光宪就有19首。《宋词鉴赏辞典》共收录15个词人的22首,半数以上以各种景物表达悲苦伤感。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描述了乘风行船的愉悦心情:“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五两是古代侯风器,悬挂在竿头测风向和风力。“看山恰似走来迎”动静互换中蕴含着轻松愉快。
因骄奢而亡国的李煜以《浣溪沙》记录他的帝王生活:“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此时的喧闹与被俘后“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的清冷凄楚形成鲜明对比。
唐五代词人存词最多的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辞典》收录的这首描写了深秋时节长江边送别亲人的场景:“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张泌有十首《浣溪沙》,其中最为传诵的是羁旅中追忆旧游这首:“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马背上行役之人忆起旧日在溪水潺潺,照花映竹的清幽之地与衣着华美的她弹筝共赏。别后披星戴月四处奔波,忽而数年,日暮晚风,不胜悲愁。
引人忆旧的不仅是行役途中的孤寂,登高望远也易触情生情,比如慕容嵩卿妻的《浣溪沙》:“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 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望京楼上,满目江山使词人想起曾于春日泊舟长亭,同游汀洲的柔情。好梦易逝,芳心牵念,徒增哀怨。
因景物触动的回忆令人伤感,更刻骨的相思体现在梦中,正如吴文英的《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梦回庭院,花径幽深,夕阳无语,燕归含愁,伊人纤手搴帘依依惜别。无声落泪如春日飞絮,掩面含羞似云后明月。心境悲凉,夜风凄冷胜秋。
“东风临夜冷于秋”因心伤倍感天寒,在秦观的《浣溪沙》中是这样的:“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下片飞花、细雨将淡而悠长的愁绪比拟得传神幽缈。
写离恨与愁思的还有无名氏题于瓜陂铺泥壁上的这首《浣溪沙》:“剪醉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情绪由别时的浓烈到别后的沉郁,内心的哀痛都是那样打动人心。
同样以外物形象表达愁绪,李清照的《浣溪沙》透着大家闺秀的含蓄:“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沉水’,沉水香。‘隐’是凭倚的意思。斗草,古时五月初五有妇女“斗百草”的习俗。
张先的《浣溪沙》写了思妇倚楼盼归的失望:“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上片“几时期信似江潮”用唐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何时能如江潮般有信期,如期而归?结句对长日漫漫的喟叹中凝聚着深深的孤寂。
晏殊有三首《浣溪沙》,其一是首惜时与怀人之作:“一典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其二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春夏间,闲适中流露出淡淡愁绪:“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暮,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飞燕、落花、阑影、疏雨、圆荷,宁静中的寂寥皆因“酒醒人散”。
其三表达对人生愁苦的无奈挣扎:“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的两首《浣溪沙》,其一写春日泛舟的情景与感触:“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其二记载游览嵩洛胜景:“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响画轮”意为装饰华美的车子隆隆驶过。下片以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达眷恋。可美好时光并不因人的不舍而停驻。
晏几道在《浣溪沙》中满怀同情地写出了歌女们的无奈与悲苦:“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苏轼的四首《浣溪沙》,有两首写于徐州知州任上,从不同角度描绘农村生活。其一:“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上片写村中少女争看知州的情景。使君,古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棘篱门即树条等编的篱笆门。下片写农村迎神赛会的热闹欢欣。
其二词人于初夏午后于村中的经历与见闻:“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上片枣花簌簌,缫车声声,农人在古柳树下叫卖时鲜的黄瓜,一派恬静而忙碌的画面。下片“敲门试问”使我们看到一位谦和可亲的知州东坡。
元丰五年苏轼贬官黄州时,身处逆境的他游蕲水清泉寺,因水向西流的兰溪,发出振奋人心的自勉:“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既无在任时的狂傲,亦无失意时的潦倒,于东坡而言为官与否与人生成败无关,只关乎民众疾苦,唯此才能“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溪沙》·春情展现了豪放豁达的东坡细腻婉约的一面:“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上片以梦呓表现怀春少女的羞涩。下片“身轻长趁燕”体现少女的青春年少,“睡重不闻莺”春闺寂寞唯以酣眠排遣。
孝宗乾道四年(1168)张孝祥在宋、金对峙的南宋国防前线荆州登高观塞,作《浣溪沙》抒发爱国情怀:“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秋日晴空万里,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蘸着天空。马鞭挥舞,红旗飘扬,衰草连天,辽阔无边。北望中原,黯然神伤,举杯痛饮,沉痛难抑,泪洒秋风。
词的内容不仅能记事抒怀,还能点评他人的词作,李彭老《浣溪沙》·题草窗词就是对周密所作游春词的点评:“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 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有雪夜庭院的明月,有栏外争春的明艳,有春雨迷蒙,有燕莺啼鸣,春风处处,以景致意境喻词的疏朗清丽,这点评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