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薇
---纪念我的大姐刘晨
严厉的大姐
打我记事起,就知道大姐是有家室的人,一直在很远的地方五家 渠工作,她很少回家,因为路途很远。家里生活中很少看到她的影子, 偶尔回来一次,是因为她的孩子小标出生后,大姐要上班,把孩子送 回到农场由父母这边照顾,所以,小标打小就长期一直与我父母和我 生活在一起。
在一个冬季寒冷的早晨,朦胧中我闻到一股烟火气味伴着熬大米 粥的清香飘进整个屋子,那味道的记忆令我永生难忘,仿佛昨天一般, 清香、纯甜,记忆深刻。
因为,我根本没吃过大米,面袋子中那点大米也是大姐从很远的五家渠用特殊的粮票攒换取回来的,好让小标平稳的渡过喂奶期。
虽然我比小标大三岁半,但在父母眼中 我是长辈,我是小姨,我是大孩子,我得让 着小标。
此时,母亲听到床上小标的动劲,立即 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她府身亲了亲小标的额 头,轻声的说:你咋这样乖,醒了也不哭不 闹的,真懂事!来,奶奶给你赶快先把个尿。
母亲把小标又放进被窝中,让他坐好,四周用枕头和被子掖了一 圈,把小标围了个扎实,固稳后,妈妈从高高的木箱上拿下一个饼干 盒,从中取出一块饼干给小标吃,饼干的香味瞬间钻进了我的被窝, 甜香味让我永远驻足在那一刻,甜美的气味令我永生难忘。那个时候, 我从心里就知道,我是大人,我是大孩子,不能跟小标争东西吃。妈 妈是这样教育的,也是这样做的。
周末星期六的一个晚上,大姐回来了, 她戴着棉黄军帽,系着一条灰色的毛线围 巾,满脸挂着冰霜,一身寒气回到了家, 顿时,家里热闹了起来。大家所有的关注 点都集中在小标身上,一会寒暄、一会谈 小标身上的各种趣事,时而大姐向母亲汇 报一下自己的工作近况,时而大姐会讲些 学校的趣闻异事,随后,大姐又帮助母亲 做些灶台前的事。 一会大姐来到我身边和蔼的跟我说话,也许她说话的声音较大,语速又很快,总让我总感觉到生份、害怕和不安。
大家吃完了晚饭,全家人一起都聚在大屋子里,父亲把家里的油 灯端了二个出来,为迎接大家的回家,父亲奢侈了一把,还特意提前 擦亮了马灯的灯罩和煤油灯的灯罩,灯焾修了好几遍。两盏灯的亮度让整个房间顿时亮堂了许多,就像过年一般。
大姐很干练、泼辣,齐肩的短 发,走路带风的样子就让我感到她 威严中带着生份,敬仰中带着畏惧。
感觉到大姐的严厉是因为她对 其他哥姐的态度,总爱从工作的情况和学习的角度找切入点,总让人 感到紧张和不自信。当然,这离不开她老师身份职业习惯,永远的腔 调置身于老师身份中。我们对她永远感到是既敬佩,又害怕,更怕她许许多多的考问,大家也就敬而远之了..
大姐上学时期就很进步,永远是学生中的那位勇敢、进步、积极、 作风正派、雷厉风行的佼佼者,这源于她从小跟随父母在部队大院长 大,受到的熏陶和影响不一样,父母本是 1949 年前随军起义,部队 开拔赶赴到新疆建设的兵团最早的一批老兵,以前父母家住在乌鲁木 齐天山大厦(天山百货大楼)的部队政治大院里,大哥和大姐她们都 就读于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子校。部队的大院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影 响了大姐一身的正气和刚正不阿的工作作风。
她对兄弟姐妹说话的态度也是严厉中带着关怀,刚毅中带着柔情, 她与兄弟姐妹们每次交谈中都会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和认知方面 的建议,让我们感觉到大姐真厉害,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 她是我们全家人心中的骄傲。
大姐罚小标
小标是我们全家孙子辈中的佼佼者,他小时得到的温暖、关怀和 滋润也是所有孙子辈中最多、最幸运的那位。
一是小标自小就非常聪明伶俐,天 赋异禀,非常机智,语言表达能力极强。 二是他是我们刘家孙子辈中出生的第 一位长孙(家里不分孙子或外孙),大 家把所有的爱和关注点倾注在他身上。 特别是二哥当年经常跑火车专列时,那 是一个物资极为贫乏的年代,而二哥总会从北京给小标带回一些北京的糕点和许多各类好吃的东西。其他哥 姐也会将所有的爱和关怀全部倾注在小标身上;三是父母对小标的隔 代亲,这种爱永远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总之,家里满满的全是对小标 的爱和关怀。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很差,生活再紧张,但父母一直坚持并保障到 小标每天能喝到足够的新鲜牛奶。我的哥哥、姐姐一直给小标去牛场 打着牛奶。小标是我们家中的骄傲,是我们家快乐的源点,也是我们全家所有人心中的小天使。
小标的聪明是出了名的, 童年期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永 远也讲不完,无论好与坏、玩 皮与淘劣,所有发生在他身上 的故事,让大家讲起来,都是 那样津津乐道、有滋有味的, 这些场景小片断也是他一生中 最光彩、最自豪的高光时刻。
表现力超强:小标聪明,模仿力很强。看到有特点的人物,就会 去模仿,包括说话走路他都会模仿的很相似,如卓别林、杨子荣、麦 克.哈利斯.....。师子校的王世喜老师和郭桂芝老师,每次在路上遇 见小标,老远很默契的学着电影里的哪句年代影响力最大的台词:“叛 徒!王德彪!”并用手势做一个打枪的动作,小标立即会倒地装死, 同时,小标只要看到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打一个手势枪并瞄准对方, 对方也会精准的学着叛徒的样子,“啊”的声装着侧倒。这种电影中精典的小段子让小标学的是透彻、绝顶, 惟妙惟肖,逗得人永远难忘。这就是小标 的天赋,永远领悟的比别人快和准、有趣。
应变力极强: 小标的应变力极强,很 小就能登台与成人一起表演节目,同时许 多节目都是即兴发挥,他可爱的样子,让 在场的人羡慕、喜欢、开心。
记得小标一次去 105 团玩,他姑姑单位集体排练很长时间的节目要上台要演出了,他跟着穿插在中间,学着库尔班大叔的样子,跳着欢快的民族舞动作,边比划,边抹着嘴上 那二撮小胡须,边跳边唱“牙克西、 牙克西,大塞人是牙克西!”,他的 表演与舞蹈融为一体,恰如气氛, 让节目的效果达到了高潮,下面观众为突然冒出的这样一个古灵精 怪、多才多艺、令人喜欢的小男孩而鼓掌,大家纷纷都在问,这是谁 家的孩子,真了不起!
沟通力强:小标的语言沟通力超强,也许源于他的见识和看到的 东西多有关吧,小标从小就爱酷爱看各类书籍,特别是那个物质极为 贫乏的年代很少家中有电视机。大姐家第一个就买了一台 9 英寸的黑 白小电视机,他们可以看《大西洋底来的人》,这个连续剧的每一个 情节和故事的发展线能让小标复述的清清楚楚不说,他还能用自己的感受和肢体语言将剧情加工的更加生 动、更有趣、更耐听,一讲这剧情,他 涛涛不绝永远讲不够,不仅小孩子爱听 他的讲述,连大人也被他丰富的表情、 动作、绘声绘色的表达深深吸引着。
聪明中带着淘气,小标把未长大手指般大的小葫芦一下拔下好几个,玩“过家家游戏去卖卖菜;他把邻居家里的鸡抓住放在水里,让小鸡学游泳;他带头领着一连一大群小孩子准备步行走向天边的雪山,立志 攀登天山,这也是他攒唆的事,这事让大姐知道后,一路小跑追上朝 雪山行走的路上小队伍,将这群懵懂的小孩子全部抓回来,大姐因此 让小标跪搓衣板,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大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严厉也是众所周知的,她爱孩子,严 格教育孩子,严格管教孩子,不失一位母亲的责任同时,她也会把更 多的爱和关怀倾注在她的学生上。大姐不会手工,不会缝纫,但会自 己花钱买上一台缝纫机,并一点点学习,为学校学生定扎红领巾。也 因此,她得到了更多的学校学生的爱戴和老师们的尊敬。
爱读书的大姐
大姐非常喜欢读书,无论是历史书籍还是现代文学,或是人物传 记或是各类小说,大姐都喜欢看。
师子校有个很大的图书馆,很多书籍大姐 都能借来不仅自己看,也会带给父亲看,父亲 每次收到书后,心中特别的开心。
父亲会每天坚持读书给不识字的母亲听。 母亲是父亲永远的最佳听众,也是最佳故事记 忆者,时不时的,父亲和母亲会放下书一起探 讨书中一些桥段和章节,理解含义,推理故事的发展和揣摩人物的思 想情绪发展,有时他们会认真分析故事中一些喜欢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故事发展中思想矛盾和发展趋向,这就我的父母,我看到的老辈 人身上的宝贵的特质和对学习的执着态度。
父母的思想 世界能如此丰富、 明事理、开明、讲道理、对事物的认知如此高,老年既 豁达、又善解人意。与大姐带给他太多的书籍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大姐给父母又购买了多类书籍,这样不至于让父亲为还书太过于匆忙了,如:有《周恩来一生》、《邓小平 传》、《孙中山》、《李自成》、《三国演义》、《水浒》.......
大姐不仅自己爱看书,给家里也是投资很大,每年都会固定的订 几种刊物,如《小学生作文》、《少儿画报》、《少年电子书》、《无线电》 《大众电影》、《故事会》等。记忆中,就是因小标对电子类和无线电的喜好,大姐订了相关多 类书,《无线电》、《科技画报》、《探秘》,从而影响了小标成长的一生。
大姐看书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中午时间很紧张,她做完饭,迅 速吃完饭,收拾完碗筷,赶在上班前也要去看一会书。晚上睡觉前看 书更是不离不弃,看书习惯跟随着她一辈子,直到她重病卧榻在病床 上,一直与书为伴,与手机为友、与文章共存,在她的世界里充满了 真诚、善良、包容、理解、帮助和对生活的许多期盼,对琐事的无耐...。
善良的包容心
时光境迁,由于蹉跎岁月和太多的经历,遇到的境况不同,让大 姐的后半生去除了许多年轻时的锋芒和果敢,多了更多的是顺其自然, 她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在她身上平添了更多的是对 所有事物开始都有一颗包容心,慈悲心,无论对待兄弟姐妹,还是对 待子女或是丈夫,永远的宗旨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选择了“妥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吧。也许大姐看淡了一切,让自己的妥协来平稳生活中的 一切吧。
看着大姐晚年时期对兄弟姐妹的爱增加了许多的平和与包容,这其中有她对兄弟 、姐妹间的深情厚义,也有对社会现实的万般无耐,更多的有对世俗良习的一种“双耳不闻窗外事,静听花落他乡去”的意境吧。
我为家里建了微信群“家有老、如有宝”,群的名字由过去的“老刘家”让侄女晶晶改成了现在的群名,现在的群名意境会更好些,这也是晶晶对“家有老,如有宝”意义的真正感悟和对父母们太多帮助一 种感恩和解读吧。
这个家族群的建立方便了大家间的沟通联络,现代化的互动交流 方式丰富了大家相互间的联系,也丰富了个人的思想世界,减少了更,多的家庭之间的不方便和相互走动,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好的象征,还是社会的进步,但至少大家不用出门,或在工作岗位上,或在忙的时 候,随时能看到每个家里发生大的事情或有新的动态,有的家庭会晒孙子、晒聚餐、晒旅游、晒表演、晒美食....。
闲着的老人在群里尽管没完没了的天天转发一些喜欢搞笑的视频或歌赋、诗词,也会看到兄弟姐妹们不时的发一些旅游的身影子和或聚餐活动照片,有时也会听到谁家外出旅游的感悟、心德和收获。
有时,他们也会常常转发一些他们认为喜欢或值得一看的头条或形式各异的文章:“未来的一年里几大重要变化”、“重要通知! 快快收藏”、“世界要大变了”等等,这些碎片化式的标题“党”中, 有许多辨不清的“毒鸡汤”,有的文章貌似很有道理,但鸡汤的后面有着数不清让人眼花瞭乱的陷阱和所谓的应该或真理,让人分辨不清 方向,难分伯重。
有时,让大家忽然对人生和自己的一路成长产生了质疑:难道我的过去一切都错了吗。如果当年我选择了那样、如果我更加努力会... 如果我再生一个......如果.....。哪有那么多如果,任何一个如果的前提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生活中的周边大环境对所有人、对 整个社会的多重影响....。
社会在发展,大家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和迁移,大姐貌似豁达 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耐和妥协。一个人在你很有能力量 时,一定与你所站的位置、角度、经济能力、支配能力都有关,当然, 也会更愿意站在致高点上点评社会,评判江山。如果你的经济基础差 或很弱,那政治地位也会大打折扣。
正常的情况下,所谓的能力强,经济地位也相应会强,受人尊敬的程度也会大,话语权自然份量也重。每朝每代、每个 家庭、每个社会阶层、每处人性都是这样。这是巅扑不灭现象,相对选择顺其自然,大家都会过得更轻松些。
曾一度,大姐选择了无良的商家推荐的极端阳光系列产品,有上万元一床棉被,有上万元的床垫,有几千元的洗脚桶,还有无法吃的 过期保健系列产品,
这些推销员貌似比亲孩子还要亲,来到大姐的病痛空白期内,把 大姐当成皇帝来接待,把大姐当成祖宗来伺候,背后,就是大姐将近 20 万元的保健产品的付出,我理解大姐晚年的糊涂、执着,更理解 大姐晚年精神世界的崩塌,她只能用自已还能说了算的金钱来买一些 所谓的病痛和心理“安抚剂”吧。
㇏此时的大姐,无耐也无助,没有家人在她身边给她带来更多的安 慰和温暖。
大姐老了,体力、精力、 病况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她选择更多的隐忍和包容, 她向现状妥协也是豁达的方 式,也许这样,大家彼此间
家里兄弟姐妹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哥姐已逐渐步入老龄化, 拿过去纯粹、简单、干净的世界来判定或衡量现在五彩缤纷的世界, 不仅落伍和失落,也让人感觉格格不入,但在他们身上做人一身正气 和善良的品质本性没有变,在所有的哥姐身长依然散发着“浩然正气” 的光芒。这或许是遗传,或许是时代赋予那个年份过来的人一种本能 吧,这种信念永远透在骨子里,渗透在内心里,千古不变。尽管病魔 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余辉,也让他们失去了以往正常人的理智,但善 良和厚道依然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我们不能用道德绑架来谈人性,从社会人群发展趋向,人会往好 的地方流动、追随。让自己学历进级、知识进级、考公务员、找稳定 收入高的工作、住大房子,为后半生能够稳定打下基础,社会的资本 也是朝着高回报、低成本、长期受益的方向流动,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知道、理解让自己付诸于 行动的人又有多少,这就是金 字塔原理,大部分人穷,穷的 有道理,大部分人受穷与自己 落后的思想、行动力有关,这 就是认知能力,你的认知能力 大概率与你的收入以及阶层 有关。社会资本也是朝着高回 报、高盈利、高收入方向发展,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大姐的时代,她们为整个社会做了最大、最多的原始积累和艰苦卓越的付出,但社会的突然繁华和巨变,让一直穷怕了的一代,突然过上了温饱生活,他们开始让自己吃好的同时,尽可能多多帮助到子 女和孩子。甚至,有的人会走出家庭,一心扑向外面的世界,寻找自 己更快乐的方式,丰富自己燥动的情绪和开启另一种自己的人生。
而大姐因一直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永远把家庭看的更为重 要,把子女的成长和未来看得无比的重要,这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 心和乐于默默付出的情和义。
她年龄大了,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子女在外常年见不到,焦虑的心情难以想象。我每月保证回家一到二次,让她多看到我如同看到她的孩子一样,一是帮助她多打扫整 理一下屋子;二是给她做上一桌好的饭,让她感受到父母在的幸福时 光;三是让她多了解外面工作我的情况,多了解进入社会工作中的我 们这一代,终究与他们的不同。时代在变迁,社会也在进步,但繁华 的背后伴随着更多的杂音就是焦虑,这是整个时代产生的焦虑,皆因 工作、收入、变革、下岗等各种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所造成,说到头, 还是因为我们大家的心理承受力和对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认知,反应 出多种心态的不稳定,造成的种种焦虑吧。
大家每次见面聊天中,既有高兴的事,也会谈到许多生活中的不 如意,当然,大姐看到我的多方进步和积极上进非常兴慰,这其中既 有老刘家的共性,也有老刘家的思想品质的传承和发扬。每次大姐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我们也会帮助和安慰到大姐,让她减 少对外地子女的思念和焦急的心情。
大姐的那几年生活,因为有我和三姐一起的进入,包括二姐的到 来,家里的屋子里经常会传出快乐的声音,我们姐妹三家让她平稳渡 过了人生中最灰暗、最低靡、最焦虑的哪几年。大姐因常与我们一起 聊家庭、聊工作、聊社会、聊变迁,让她的思想和情绪改善了许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逐年变差,力不从心这个词也是对事物的 看淡真实写照吧。
患病期间的大姐
大姐由于严重的糖尿病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变得很糟糕,并成上升 趋势,这种病的并发症令人毛骨悚然。我通过多年的关注了解和学习, 以及对诸多病情案例的治癒跟踪多年才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病源理和 预防方法,但该走的人都走了,我无法去告诉他们真相,话又说回来, 又有几人会认真听他人的诉说和真正所谓的道理呢,没有切身体会的 痛,怎会有悟的过程呢。
大姐的糖尿病引发到高血压、脑梗、心脏病等,病痛多年,逐渐 这许许多多的病痛令她少言寡语了,她平日里要么睡觉,要么座在轮 椅上看会儿电视,或是躺在床上看手机。三天二头的住院在她身上是 常事,但大家又能怎样,医院都治不好,我们又能怎样,但通过我现 在对糖尿病的研究和理解,如果有轮回,我决不会让大姐在她体质还 可以的时候,一定让她选择戒糖、戒淀粉、戒所有相关含糖、含淀粉 高的食物,这才是一种自救,或督促她迅速让这些糖、淀粉类坏的碳 水在身体内尽快代谢掉,这才是最好的途径,可我们都领悟知道的太迟,家里这样多的哥姐他们都“轴”的很,又有几人会听这样的高谈 阔论。
唯有学习,综合性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理性的看待科学研 究结果以及挖掘学术研究中 哪些共性问题,才能知道为 什么会出现糖尿病,它发生 的根源、基理和发生到最后 的综合病变所造成的危害又在哪,我们要学会如何避雷,如何不踩雷等,我知道了所 以然,我用行动向这些“狼狈为奸”的坏碳水自觉的设立了自我防线,人不能死在无知上,更不能作死在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上。
记得一个入冬的季节,大姐突然病重,姐夫电话急促的告诉我小 哥,哥哥连夜开车把大姐一同送进了医院。
我知道后立即匆匆赶回来,希望能在大姐最需要我的时候能在医 院多照顾她几天,尽尽我的心意。但没成想,由于,我对糖尿病没有 这些足够的认知和更深的了解,照顾了一周后,怀着一种自责的心情 离开了大姐,因不熟悉大姐病症的危险性,在一次吃饭时,因卡着规 定的时间,让大姐晚吃了二分钟饭,险造成大姐低压糖二次被抢救。 哎,也因此,我回家后用心关注糖尿病的问题,同时,认真四处搜集 凡与糖尿病相关的主题,经常会浏览和关注一些关于糖尿的网站和探 究一些相关“糖尿病”专家的学术研究以及相关评论。至今,我才终 于明白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在哪,避险又在哪些方面。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错误的问题永远执迷不误,一根劲 走到底,且常为自己的无知和一时的懒惰找理由、找借口,这才是我 们身上的可悲.....
大姐最终没能逃过糖尿病大劫,离我们远去。
我爱我的大姐,她善良,真诚,勇敢、雷厉风行、宽以待人、品 德高尚,但晚年的许多无耐让她选择了更多的是沉默和、顺受、包容 和无耐,在她眼里,期望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能过的好,工作好、家 庭和睦,但她必竟身不由已,败给了现代社会的“富贵”糖尿病,让 自己早早离开了人世。
我知道天堂里的大姐一定会期望她的家人、孩子、兄弟姐妹们过 的更好,也肯定她会期望她的同事们、朋友们依然身体硬朗,能在身 自己还能自理的条件下,多走出去看看世界,多去为自己着想,科学 养生,摆正心态、健康生活,这才是对子女的爱,对自己的珍惜,愿 天堂里的大姐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