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啄木是独生子,父亲是僧侣,常驻宝德寺。石川幼年聪颖有“神童”之称。中学前期成绩优秀,但后来请求退学,当过小学教师、办过报、进过新闻社。我初识的他是明治时期写过诗歌的人。
石川认为诗歌是以科学者敏锐的判断和野蛮人般率直的态度,将自己心里所起的时时刻刻刻的变化,既不粉饰也不歪曲,极其坦白正值的记录下来。这样的诗歌,显露出来的是细腻的、片段式的情感。石川的这本诗歌集中常有眼泪、悲哀,夹着点喜悦、欢欣,远远地还有一丝对自己过往行径的喜爱。没有瞧见未来,只是回望久远年月前的、遥远地方处的记忆,又细味身体感知的、心灵感受到的身边世界。
石川诗歌的言语中令我往复的地方。
“说这样也好,那样也好的
那种人多快活,
我很想学到他的样子。”
想到自己往常遇到非原则性的事情总是顺口说“随便。”意思是这样的事情我不在乎选择哪一样,由对方定夺就可以。但是,常被说是把问题抛给对方,使其为难。其实我应该是石川很想学到的那样子。想想也觉得开心。
“友人似乎都显得比我伟大的一天,
我买了花来,
和妻子一同欣赏。”
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意的时候,转身欣赏我所拥有的一切,软软的温馨的感觉。如果拍成片子,应该用淡淡的暖光朦胧画面。
“石狩市郊外的
你家里的
苹果花已经落了吧。”
记忆里的地方,记忆里的人,轻轻地在遥远的地方怀念。
“想要找个游玩到天亮,混过时光的地方;
想到家里,
心里凉了。”
婆媳不和导致的家庭纠纷,也令诗人苦恼。诗人没有明言纠纷的原因,谴责母亲或者妻子,就是不想回家的想逃避。刘兰芝、焦仲卿的双双殉情,陆游、唐婉的各自嫁娶,缘由都是作母亲的排斥作妻子的,作丈夫的既无法说服母亲,又无法回护妻子,导致的悲剧。一山难容二虎,也许唯有各自夫妻各自爱惜,他人请高抬手,不要劳烦了。
“十月早晨的空气,
有个婴孩
初次知道了呼吸。”
写初生之美,莫过于此。迎接生命的到来,一点点的惊奇化为温馨的爱惜,带着初见的喜悦和庆贺,因为与自己那么紧密的相关联。这是石川初为人父的心情,他的长子取名真一。
那些生活过的片段,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在哪一个合适的时候,是会有闪回的。就如听一位稍微上了年纪的老师说起的那样,有时候做着事情,脑子里忽然出现从前生活的场景,一闪而过,那么熟悉的味道,微有着亲切的感觉。到我将来老的时候,会不会回忆起以前的事情,朦朦胧胧、似有若无,想找应证,却怎么也找不着,竟以为是小说里的事呢。
石川说他被人介绍为“新诗人”,可是这个好意却令他感到从未有过的侮辱。原因是同情当时诗的改革运动,但不太认同那些观点。虽然他不喜欢“新诗人”的称呼,但他的一些诗读来有如把我的感觉美好的、真切的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