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名人名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名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总结了生活当中最宝贵的经验,并以最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一看便知,瞬间醒悟。
或许正因为如此,历代以来的圣贤或大德,才有各种家训,供子孙后代参考或引以为戒,最终达到“齐家”的根本目的。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名人名言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教化,一种圣贤对于后人的教化,如《论语》当中,孔子曾说:
进一步地说,“好色”本身并不是罪恶,真正有罪恶的是人心,而不是“好色”本身,这个道理古人几千年之前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因此,好色本身并无好坏,其它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旦过度,就很容易变质。
所以,古人认为“好色”,尽管不值得倡导,但也不该违背本性去人为的压抑,而是应该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不淫”。
因为“好色”一旦过度,不仅会影响自己,而且也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更何况,欲望如果无法控制,只会引来更大的欲望,最终不可收拾。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控制尺度,即“不淫”,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儒家讲究礼,即以礼来修身、齐家、治国,甚至平天下。
孔子之所以说:止乎礼,强调的是君子需要通“礼仪”来节制各种欲望,以达到修身的目的,也就是说,君子好色,并不是不允许,而是需要符合世人能够接受的礼仪,不能超过礼的范畴。
所以,孔子说的“君子色而不淫”这句话,至少包含有以上三层意思,当然,也是君子好色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