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分两种,一种寡淡如水,一种炙热如阳,二者之比,同样醉人。
毕业已近半年,日子过的不温不火,却也谈不上糟糕至极,也许或多或少有赖于心理暗示的作用吧。这东西说来倒是和酒有几分相似,烈点的吧,很难下肚,却能瞬间麻痹神经,愉悦感短时间内迅速升温;绵点的吧,虽然口感顺滑,却不能立竿见影,总得需要些时间的酝酿,缓释片刻,愉悦感才如泉涌一般,窜入脑中麻痹全身。然而相比较之,却都如出一辙,最终使人沉醉。但是二者就品相而言,却很难分辨,同样看似如水,同样会被误认为炽热如阳,也只有亲自尝试的人才能辨得,外人无权评论。
在毕业之初的那段黑色岁月里,几乎都是单枪匹马,大事小事也无人问津。心里也挺憋屈,特别是一个人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在陌生的站台,脑子里也没有了离别相惜的桥段,有的也只是一个向前奔走的念头,路自己选,头不能回!许多和疲于奔波的夜晚,最难过的不是路途艰难,而是一个人形单影只,无人陪伴。所以,在那段痛苦难熬的日子里,哪怕是别人的一个小小问候,都能开心好长时间。然而,越是单枪匹马,越是漫天风沙。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心里烦躁,工作不顺,各种不爽……想找个人好好倾诉,翻翻电话本却也只有父母能够倾心。男儿在外,报喜不报忧,后来还是果断挂了电话,再苦再难,一个人受着就好!!
那段时间,基本没多少朋友联系,甚至短信也只是星星点点,无非是些催缴验证之类的鬼东西。“my god!当初的朋友都去哪里了?说好的毕业旅行呢?说好的不醉不归呢?好像也只有我一个人蠢蠢的相信!”那段时间对我打击挺大,整个人变得闷闷不乐起来,一开始,一气之下删除了关于回忆种种的微博、动态还有朋友圈,后来,索性癫狂到换了使用三年的电话号码,谁都没有告诉,以至于在春节之前,老爸才联系到我。
那个时候整个人奔溃极了,越是没人联系,越不想去联系别人,总觉得联系也是多余,又何必去打扰别人。外人在我眼里都很冷漠,朋友在我眼里也渐渐变得高冷了许多,整个人变得冷冷的,沉默寡言。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春节提前回了家,在武汉停留了几天,相约和挚友一同买了回家的车票。车上聊了许多,我把这半年来在青岛炼狱般的生活毫不留情的讲给他听,毕竟这半年来,他也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去联系我。每每想到这一点,都想狠狠胖揍他一顿……可是,听我絮叨完后,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酒的故事,没错,就是那段清水寡酒的故事。当时以为他在逗我,后来细细体会,还真觉得他是个机制boy。
人如酒,酒如人。很多时候并不是酒醉人,而是人自醉,一个人自己迷醉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甚至都不曾品味过酒的滋味,却还搬弄酒的好歹,这又和酒有何关系!
酒有绵烈之分,人有冷温之比,别人不轻易施以温暖,更没有义务这样去做,又何必去怪罪别人如此高冷呢,真可谓“温不见君,何谓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