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壁画博物馆,位于太原东南方向的王家峰村,村名以前为王家坟。源起村里的王爷墓,村东土坡相传葬有古代王爷,俗称“王墓坡”,明清时期,该地为王墓区,因王氏家族世代负责看护坟地而得名“王家坟”,后改为王家峰。
北齐壁画博物馆在北齐徐显秀墓原址建设,馆里除徐显秀墓壁画,还有太原娄叡墓、忻州九原岗、朔州水泉梁的壁画。
徐显秀墓的壁画将近330平米,从里到外按照题材分别是宴乐图、门吏图、牛车鞍马图和出行队列图,鲜活地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丰富奢华的生活。
墓主夫妇帷幔之下盘足并坐于榻上宴饮场景,青罗伞盖枣红骏马,佩剑武士、引缰马夫,羽葆华盖高轮牛车出行浩荡场景,一眼千年的凝固盛宴。

王者与百姓同心同愿,视死如生,所以侍女用具一应俱全。







娄睿墓壁画的代表作是《鞍马出行图》,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长卷式的构图,描绘了墓主出行场景,人物马匹动态各异,鲜卑贵族生活与贸易场景栩栩如生。

鲜卑人娄睿,随高欢起兵,屡立战功被封官,但史载其“贪纵”“聚敛无厌”,曾因专行非法被免官。一张铁线银钩,以赭红、黄、黑为主的长卷图,大概是墓主生前所行,生后所愿。










撇开墓主的奢华,从美学角度,兼具汉魏遗韵与唐代画风先声的壁画,其价值不言而喻。所以这一章被提炼为“惊世华彩”。
忻州九原岗墓壁画的亮点两处,一个是约北朝狩猎图,约70平方米,国内最大墓壁画,一处是《门楼图》,国内唯一完整的建筑图像。

北朝狩猎图,飞行的仙人和山海经中的神兽,构成了巨幅的“升天图”。眼神坚定的狩猎人、奔驰的骏马、手持弓箭或铁叉、奔跑的猎狗、逃跑的野兽、茂密的丛林、被捕获的猎物的神情动作动图展现的活灵活现,服饰、兵器、马具以及胡人的形象以细节呈现。


















充满神话色彩的升天图,《山海经》中的神、兽游走,天的主角必是神、仙。地上的主角离开人世,继续成为天上的主角,是历代不朽的梦想。














“门楼图”,原置于九原岗墓门上端,左右连接墓道两侧的《升仙图》《狩猎图》,一体形成三度空间。
在北朝这座门楼画面前,可以设想在院内向外看,或在门外向内看,那持扇的婢女左右对称,门首两对女子伫立顾盼……。想象空间无限,墓主主人的穿越,观者被代入的穿越,在亦幻亦真。

门楼起于汉代墓葬传统,叫作“墓照墙”,作为墓主来日升仙的象征性出入口,画上门楼、斗拱、双阙、台阁,配以神兽,在不同地域、朝代,墓照墙形式略有变化。北朝墓葬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北朝师傅赋予门楼的视错觉设计,就有了世俗而奇幻的理由。
这一章为提炼为“多元异彩”。
朔州水泉梁的壁画的独特是墓室的分层描绘,从穹顶天象星空、二层方位四神图、三层以生肖神兽为主题十二时图,到底层壁画墓主宴饮出行,《夫妇宴饮图》、《鞍马仪仗图》《牛车出行图》,宇宙概念具象,人物叙事整体。









这一章为提炼为“古韵新彩”。
魏晋南北朝从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到589年隋灭陈一统,共369年。南北朝169年。北齐国运27年。

期间分裂、战乱不断,文化按着自身的规律,潜流交融,一路化变,胡风国俗,多元杂糅,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馆中壁画,是北朝人线条语言的凝聚与诠释,笔锋起止流转自如,情感表达生动,生猛飞动,或挺秀风流的造型,几根线一勾,便出现了,随意洒脱,简而意足。





北朝有著名画师,那么这些壁画,是经谁的手画出呢?多佚名。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呢?

北朝师傅识字不多,得心应手画线条就是第一本能。没有章法规矩,没有后来定义的绘画意识,本能的笔触,神韵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