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种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人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
高等教育认为自己的世界是独立于庸俗世界的精神王国,而在实际上它却是这种庸俗性在精神上的集中体现。庸俗世界是自然的动物王国,而高等教育是精神的动物王国,两者互相为对方提供存在的依据。
三
高等教育认为自己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却丝毫没有察觉,它的每一种“价值”,包括它的存在本身,都是一定历史过程的产物。
四
掩盖在“永恒性”之下的,是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机器随时利用的工具。它的任务就是把人变为这台机器的零件。工厂将工人变为物质机器的零件,大学将学生变为精神机器的零件。
五
与这种将人变为物的过程相适应的,是工具性学科的极端彰显,和研究人本身的学科的极端庸俗和没落。高等教育愈是突出自己的成就,就愈是意味着对高等教育本身的取消。
六
专业化是这种物化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集中表达。因此,不是让人的兴趣从狭隘变得全面,而是从全面变得狭隘。不是让人逐步掌握知识,而是让知识逐步掌握人。人在学术研究中本应当获得自由的一切领域,现在成为将人变为胆怯的“专业人士”的监狱。
七
与研究领域相对应的教学领域,成为对研究领域的否定。教育不是从社会的具体的实践出发来研究各种专门知识,而是从各种精神动物王国的观念出发来抹杀真实的社会现实。因此即使是生产标准化的精神螺丝钉,总体上也是不可能合格的。这在社会各领域对高校毕业生的抱怨声中都可以清晰的听到。然而这却是现行高等教育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
八
研究生教育变成一座与物质工厂相对应的精神工厂。导师成为剥削者,研究生成为雇佣劳动者。二者的关系越是紧密,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虚伪面纱掩盖下的剥削与被剥削者的本质就越是突出。研究生有时甚至沦为无偿劳动者。因此工厂的精神性在这里表现为对现实价值规律的否定性。
九
正如个体的自由不可能靠个体超脱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而自动实现一样,教育的自由也不可能靠教育本身的努力而实现。
十
教育真正能够掌握的是现实的批判力量。而要真正掌握这种力量,它就必须在实践中辩证的扬弃自己本身。教育在历史过程中的运动过程,就是在辩证否定中实现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