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观众苦国产都市爱情剧久矣!
不是被油腻腻的“姐狗恋”伤害眼睛,就是被悬浮的职场打工人伤害心灵。
为什么编剧越来越拿捏不住当代年轻观众的心了?
就拿去年热播的《欢迎光临》来说,虽然对群像人物有着生动的刻画,但剧中关于男主的人设和爱情线却一直争议不断。
整个剧主要围绕五星级酒店的门童张光正对女神郑有恩一见钟情后,死缠烂打地发起追求而展开,创作者既想通过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描绘来“接地气”,来表达人文关怀,又想用非常浪漫主义、非常日漫式的“穷小子逆袭,迎娶白富美”的故事来鼓励年轻人勇敢追爱,可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
它想表现的底层打工人的辛酸只停留在前几集,且没有层层递进,只是浅尝辄止。当我们刚要对张光正的遭遇产生共鸣时,他对女神郑有恩近乎“性骚扰”式的追求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甚至还触发了很多女性观众现实中的糟糕记忆。
于是张光正这个角色就给人一种非常撕裂的感觉,我们知道编剧想塑造一个“真诚勇敢,憨厚善良”的好人,但他的很多行为又让人极其不舒服。
剧中郑有恩对张光正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是因为一次张光正和郑有恩被堵在路上,张光正得知了郑有恩的父亲因为交通堵塞没能及时送医而死亡的事,于是他用棍子猛砸了引发堵塞车辆的挡风玻璃,从而疏散了交通,让后面的救护车得以通行。
这种情急之下的暴力行为,即便是顶着爱的名义也很难让人接受,而张光正却因此获得了女神的青睐。
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张光正这样的角色,无法共情这样的爱情,是因为“接受不了不完美的人设,歧视穷人,看不起跨越阶级的爱情”,可真的是这样吗?
可如何让观众接受不完美,如何让不完美的人物散发魅力,难道不应该是创作者要考虑的事吗?
有缺陷的人物塑造得好,往往是更有戏剧张力的,也是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不然《甄嬛传》里的华妃、安陵容也不会让观众如此念念不忘。
剧中饰演郑有恩的白百何曾经也演过一个不那么“正确”的角色——赵雯。
赵雯在《家,N次方》里也是一个北漂的底层人物,与张光正的“恋爱脑”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典型的“事业脑”。
在开头,赵雯看上了有钱的富二代薛洋后,立马甩了自己的现男友,对薛洋也展开了死缠烂打地追求,是“不要脸”的程度,当她追求薛洋不成功后,又很快将目标转向了另一个富二代周浩身上,她在意的不是爱情,而是爱情能给她带来的事业上的助力,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渣女”。
她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只为了能在杂志社节节攀升,成为金牌策划。即使被指责卑鄙无耻,她仍然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还用一句“我贱,故我在”来标榜自己。
她并不是个完全的恶人,她虚荣但并不虚伪,对待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是直白坦荡、信念坚定、行为果断,并且,她也同样承受着自私虚荣带来的一切的后果。这也是花花公子周浩为什么爱上她的原因。
从最后栗子姐和她的对话可以看到,创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用心塑造,所以即使观众并不认同赵雯的很多行为,但仍然能理解这样的角色,并且被角色的魅力而深深打动。
再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莱纳德(Leonard)。
莱纳德的性格其实和张光正有一些相似之处,老好人,憨厚,容易自卑,同样有一个痴心妄想的女神——佩妮(Penny),而莱纳德作为一个身材矮小的理科宅男,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想要追到佩妮这样活泼外向的金发美女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门童追空姐”。甚至莱纳德要更肤浅,最初是见色起意而爱上佩妮,见第一面时,就连两人的孩子叫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前期莱纳德也完全不会和女性相处,经常做出一些“直男”行为,莱纳德的朋友霍华德,甚至会对佩妮开过分的黄色笑话。但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是符合人物逻辑的,他们代表的是美国校园里最不受欢迎的“书呆子”群体,由于身材矮小,不爱运动,还常常被霸凌,所以很难有机会能与女生接触和交往,更不用说是和佩妮这样社交金字塔顶端的人。
可莱纳德的优点也很显而易见,当他认识到冒犯了佩妮的“边界”时,他一定会立马道歉,即使显得笨拙又滑稽。并且在“性格好”之外,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制造理科生独有的浪漫,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这些正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也是佩妮会爱上他的原因。
反观张光正,他前期对女主“不礼貌”的行为,编剧处理得过于喜剧化,甚至还成了体现他“有毅力”的桥段,对张光正“脾气好、善良”的表现也只停留在表面,并且在职业的专业性上也没有什么高光片段。脾气好、善良固然是良好的品质,可在当下年轻人的两性关系里却不足以成为会爱上一个人的充分条件,就像《爱情神话》里格洛瑞亚说的那句话,“一个女人不会因为一个男人是个好人就爱上他”。
尤其还是在一段阶级差异很大的关系里,那更需要创作者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用心塑造,才能让它们变得有说服力。
《生活大爆炸》里莱纳德和佩妮的差距如此之大,外貌、职业、兴趣、阶级方方面面的矛盾都存在于他们生活中,因此可以看到他们两人在剧中不断地分分合合,也不断地在关系里进行自我审视和思考,正是有这样纠结的过程,这个看起来难以想象的故事才变得可信,也很少有观众会去纠结他们是不是配得上对方的问题。
所以,并不是观众无法接受这样的故事,而是创作者没有做到让观众去接受。
《欢迎光临》没有花耐心去展现在两个人如何一步一步消弭中间差距的艰难过程,所以观众很难相信,也很难共鸣,更不用提能从中获得什么鼓励了。
“门童”和“空姐”不仅仅是收入的差异,更是两个成长在不同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眼界和经历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即使没有“门童”和“空姐”这层身份,光是两个普通的打工人常年形成的生活观念的差异都可能是巨大的,而不是简单的“谁赚得多,谁赚得少”的问题。
韩剧《都市男女的恋爱法则》里就展现了一个更现代的爱情难题——自我和爱情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剧里的女二琳伊和男二景俊是相爱了五年的情侣,他们最终因为无法调和的矛盾选择了分手,表面上阶级和收入的差距是他们分手的导火索,而实际上,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才是早已横在他们爱情面前的巨大鸿沟。所以,景俊无法真正地认同和理解琳伊,他认为到处打工的琳伊是不够上进的,而坚定地捍卫自己生活方式的琳伊只能选择了分手。
从琳伊和俊景的故事里可以折射出一些当下年轻人的恋爱观,即“爱情当然好,但自我更重要”的趋向。
现在的国产剧创作者们和当下的年轻观众似乎陷入了和琳伊和俊景同样的窘境。
创作者们代表了一种老派的价值观,想激发年轻人的勇气和斗志,让他们振作起来努力奋斗,而年轻人则希望创作者们多看看现实里他们的焦虑、疲惫和无奈,睡觉都不够,哪还有时间谈恋爱?
于是,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