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孩子,在母亲的斥责声中义无反顾的跳下了高架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独自悔恨、悲伤的母亲。这是前几天在网上热议的一则新闻,震惊、遗憾、责难...各种声音在网络上此起彼伏。
最悲痛的是那个失控的妈妈,这个事情的过程中,她都是失控的,在失控状态下的言语和举动就像烈酒,你一杯我一杯,悲剧就发生在理智丧失的瞬间。
大多数的父母面对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判断事情的是非。
一旦认为孩子错了,那么家长就和学校、社会上的所有陌生人一样,成为了那个评判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能姑息、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这个第一反应对么?
错!错!错!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孩子的保护者,记住任何情况下!!!因此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孩子安置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
这个环境一方面是物理环境的安全,另外一个是心理环境的安全。
结合到这个17岁孩子的妈妈,就是这两个错误的叠加,选择了高危的高架桥上停车,是一个对孩子对自己情绪缓解都不利的危险地带,另外从妈妈喋喋不休的斥责中说明,妈妈停车只是为了让孩子可以重视自己的观点,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不理智的举动,封住了孩子所有可以暂时逃脱僵局的道路。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孩子在外面受到的任何委屈、问题、矛盾,作为成年人的家长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让孩子有机会诉说!
家长要做的就是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进行负面情绪的释放,这个过程孩子的心里会找到依靠,找到依靠的心智会慢慢的进行自我对话,即便他嘴巴不承认或者不愿意说自己的问题,但是心里也会有答案。
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认为问题时刻的斥责就是在教育孩子,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没有态度、没有立场就是对孩子的放任和娇惯!
错!错!错!
家长之所以是孩子的监护人,就是因为我们比孩子有更好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在面对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孩子的倾诉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来判断事情的原委,控制事态的发展方向,让事态朝着良性的方向扭转。
而不是在旁人面前表白自己的三观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孩子有问题了,孩子的问题不是我们家长的本意,自己在表白的过程中讨好了别人,却让孩子完全的失去了保护。
更不是面对一个已经不理智的孩子用家长的权威进行更加不理智的斥责,理性的家长应该清醒的知道:孩子今天的行为是昨天教育的结果。
用高声大嗓宣告自己作为家长的教育无能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我们要思考的只是今后怎样做?
今后应该怎样做呢?很少有家长能够冷静、客观、系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对孩子的灌输或者管束不够,于是无时不刻的唠叨、小心翼翼的监视...
错!错!错!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爸爸妈妈,学习为人父母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我们没有做过父母,但是我们做过孩子,我们知道孩子在家里、在学校中无时不刻都是在学习知识、学习交往、学习面对矛盾...和我们一样,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让孩子认知是应该坚守还是需要退让的游戏规则的机会。
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和父母探讨的事情,因为有爸爸妈妈会支持我正确的选择,帮我校正偏差。
如果你用心和孩子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你就有能力感受孩子的痛和恐惧,那么你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和孩子慢慢聊呢?怎么会不懂得控制自己、控制孩子,等待有效交流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