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严重的警告那些确诊为肺癌的病人必须要戒烟,否则,将很快失去生命。跟踪被警告的肺癌病人300多例,结果发现仅有1/7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命令戒烟。而另外6/7的病人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仅有1/7的人戒烟?其他人难道不害怕失去生命吗?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反观一下医生,医生在用什么方式促使病人发生改变进而戒掉烟呢?没错,是讲道理。也就是说靠讲道理促进一个人发生有效改变的贡献大约只有1/7。然而,现在有多少老师在用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改变?为什么没有效果?一目了然。因为我们只是在1/7内做文章,即使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讲道理的老师,做到极致也仅仅是1/7。这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那1/7的人能够听进去?是因为你讲的东西恰好和他已有的经验契合,所以他改变了。剩下的6/7是什么呢?既然道理已经讲的这么透彻了,这些人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是习惯和情感,促进一个人改变的6/7是情感依赖和行为依赖,结合讲道理(认知)共同构成了促人改变的三驾马车认知、行为、情感。他们三个在一起构成了三国杀,他们三个在一起有没有和谐的时候呢?有,但是很少,是一种高度享受的状态,多数时候他们是相互打架的,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三个打架时任何两个联盟就能够把第三个打败,其中一个单独出现想弄点事情,几乎没有可能。
第一次月考结束,姑娘的数学老师在孩子的试卷上写下“你因为把根号2看成根号3,根号3看成根号5这样的失误丢了13分。否则你能得96分,不要做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孩子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结果其中考试也是这样,第二次月考也是这样,期末考试也是这样。而每一次考试结束,爸爸妈妈老师轮番上阵对姑娘说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认知经过反复重复固化在了孩子脑子里。怎么办?不能坐以待毙啊!在荔枝FM上给姑娘注册可以个号,让孩子每天进行有声朗读,读的内容都是一些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你可能了解有声朗读与默读的区别,默读可以一目十行。而有声朗读必须做到一字一句,并且有感情,有声朗读对治愈粗心大意有非常好的疗效。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我拉着她读的,00后的孩子及其有个性,为了完成我交代的任务,又不违背自己的心里,姑娘如念哀悼词一样念完所有内容。只要她念就好,我在亚男老师说的公众号里面给她发表了。并且安顿了所有姑娘认为比较重要的老师,朋友在链接下面点赞,并留下鼓励的话语。一天结束之后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点赞与鼓励,我拿给姑娘看,姑娘带着似欣喜、似害羞的表情看着大家的留言、点赞,最后对我说,妈妈,我一定把这个节目办好,要有1万人点赞。经过近半年的阅读,姑娘的数学成绩攀升到96,并且经常用她所阅读的书里面的理论与我辩论,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做父母的特别欣慰幸福。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解读一下姑娘的案例,一开始姑娘有了一个“粗心大意”的行为,而各方面的批评使姑娘获得了一个负向的情感,进而形成了一个自我认知“粗心大意”,接下来的几次考试再一次强化了这一循环,使认知更加固化。如果对这种状况置之不理,可想而知,孩子一辈子会背着“粗心大意”的标签。而我的做法是通过外力施加于姑娘的行为,并给予姑娘的行为一个积极的情感(点赞和鼓励),让姑娘重新认知自己,形成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强化了行为,而行为再一次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则再一次固化新的认知,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便建立起来了!
因此,只要你肯花精力和注意力在你的孩子身上,你便能发现孩子所谓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按照这个循环演练一遍,你也便知道怎样施以外力逆转这一逐步衰减的系统,给孩子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要仅仅给孩子讲道理,因为讲道理对于孩子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她的情绪处于极度高或极度低的时候,讲道理仅仅在对孩子的认知起作用,而这一部分仅仅占1/7。一个积极有效的改变一定是认知、情感、行为无限正向循环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