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群众期盼的必然选择。我们需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以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作风建设的“毒瘤”,严重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形式主义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劳民伤财、毫无实效。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基层困难视而不见。这些不良作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更让党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味,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严重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研究针对性举措,做到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以往单纯以材料、报表、会议数量等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注重在基层一线、项目现场等实际工作中考察干部,让那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让那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干部无处遁形。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监督渠道,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时曝光、严肃查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动真碰硬、务求实效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要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主动整改落实。在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时,不能姑息迁就、手下留情,要敢于较真碰硬,坚决予以纠正。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才能彻底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需加强思想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增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事业观。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发生。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优良作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