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城市之间有什么分别呢?
同样都有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商场、一摸一样的星巴克、麦当劳、KFC等等…
但是啊,城市和城市之间就是不一样的呀。黄鹤楼只在武汉、外滩只在上海、郑成功雕像只在厦门…
每座城市走过的岁月不一样,历史的痕迹不一样,自然流露着各有风韵的气质。
除了这些硬核的不同,内在的差异则在于当地的人民和食物。
离开一座城市时,但若有点感情偶尔便会思念她。我用怎样的心怀来思念呢?
我会想起我和这个城市的各种缔结,那是我们的故事;我会想起她的某个气质某个故事,那是她的魅力;但,最直接和最频繁的思念便是——食物。
总在无意间,挑动味蕾,挑动念想,满怀愉悦。
武汉,锅盔
武汉的特色小吃很多,热干面、豆皮、武昌鱼、鸭脖…等等,然而最让我离开武汉后,常常想来一口的是锅盔。
在武汉上了四年的书,校园里食堂特别多也很丰富,但一直没有专门卖锅盔的窗口。大四的时候,终于在荟园一楼开设了锅盔窗口。无疑,每次窗口都是爆满,有时候去晚了就没有了。排队的时候都要和室友讨论一下一会吃什么口味的,室友偏爱牛肉味,我一直对怪味情有独钟。
怪味锅盔实际上是肉味加上白糖,咸味➕甜味,简简单单的组合,结果也可以很复杂而奇妙,就像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相遇共谱了美丽的章曲。
虽然学校食堂里很晚才开设了窗口,但在校门口凋敝的学生街里,一直有一家锅盔摊,很简单,一个案板一个炉子一对老夫妻,一块白板上写着口味和价格,下面有个小盒子放着零钱,学生们自己付钱自己找零。
做锅盔要先把面饼摊好,再把手打湿将面饼贴在中空的炉子内壁,时候到了再用钳子将饼取出。再按照口味,再刷上辣酱,热乎乎的时候最好吃,既酥脆又劲道,写到这,真的是想来一口呀。
做锅盔的师傅因为手常年处于高温灼热的状态,都有明显的烫痕,古朴的做法和古朴的双手。
校门口的夫妻档,通常是妻子做好馅儿和成面团,再由丈夫摊开进炉子,搭配默契,效率极高。
我常常去那,猜想夫妻俩可能都认得我了。有一阵在校外实习,晚上回来时通常八九点,便会去买个饼作为夜宵。疲累一天看到灯下的夫妻俩和热乎乎的锅盔,有种说不出的安慰。
有一天晚上回来的晚,一看时间已过九点半,想去锅盔摊买个饼,虽然不太抱有希望(锅盔摊一般九点收摊)但发馋的嘴巴还是坚决地要去确认一下。
意料之外的时是,灯下那夫妻两还在,他们交谈着,看到我走近便起身来了。
“还是怪味吧!”
“是”我说,“今天怎么这么晚还没收摊呀?”
“晚上一直没看到你,我们就想着等你一下。没想到你今天回来这么晚呀。”
当下,我心头一颤,竟有些想要落泪。
我们互相之间并不熟悉,时常见面却交谈不多,这样一份夜里善意的等待,让我时常想起。岁月穿梭,我可能忘记他们的形貌,却忘不掉撒下的这一份美好。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记得我,但我相信他们依然会给其他的都市旅人带去宽慰,哪怕只是一些,也让城市多了更丰满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