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话之《乐山大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乐山大佛》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文章,一周前,我们教研组共同备课讨论时,一致认为本篇课文特别重要,全文从建造大佛的来历,大佛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石佛,而且是石匠们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三部分记叙,条理清晰,是帮助孩子们写景小习作的范文,同时也能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本课我在备课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时和其他课文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老师圈画的几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并没有当成一回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在用举例子和结合图片给孩子们解释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告诉孩子们借助学习工具进行预习的重要性。

        本篇课文讲解部分我没有过多的采用精讲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读得较多,我第一次发现很多同学并不能流利通顺的读下来,回想我们小时候学语文,也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做题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今天读课文是一句句抽学生读,一段段分读,我发现孩子们也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热情高涨,兴趣十足,我顿时上课也觉得信心满满的。通篇课文朗读完,我让学生概括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预设是乐山大佛的大,直接引入第二段,并以提问方式,问孩子们本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得,由此引入中心句,并简单介绍中心句的意思。紧接着共同讨论,本段围绕中心句都说了些什么内容,共同观察图片,用自己话说一说……如此让人凛然不可侵犯的石佛具体是怎样建成的?为什么要建这尊石佛?随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默读第一段找出答案。在这里发现课文有些地方的读书断句应该教一教孩子们。这是我国最大的石佛,这尊石佛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石佛,也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引出第三段,这个过渡句讲解,同课组老师说不容易理解,我是采用我解释三遍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地方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提示:这句话出现在第三段开头,他是中心句吗?中心句是概括全段的意思,但这句话是既概括了本段的意思,又承接了上文,概括了第二段的意思,是一句由介绍石佛的宏大过渡到讲解这是一尊充满了石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的内容,我们称之为“过渡句”,顺带讲解过渡句的意思。再回到课文讲解智慧在哪?技艺体现在哪?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安排在第三课时讲过渡句和课后习题,本课才算大功告成。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靠不断的反思和阅读,阅读的同时,更多的是时常回头反思自己教的课怎么样,做一个回忆过程,同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优缺点。优点在于发挥学生主体性,读中悟,缺点有些时候该让学生讨论的时候没有做到及时的放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依赖 项目基础配置使用 vue-cli 生成 移动端自适应方案核心:阿里可伸缩布局方案 - lib-flexibl...
    zonghow阅读 15,310评论 9 46
  • 清明又一年 游子归乡间 荒冢迎儿嗣 孤坟焚纸钱 人生百岁逝 家业万年延 祭拜宗亲后 阴阳各自眠 现代人写格...
    冬哥的歌阅读 2,463评论 0 3
  • 正午,我沿着街道回家。 “哎,那个小兄弟,嗯,我来到这个地方,身上的钱用完了可以给我一些钱买点儿吃的吗?”她用口音...
    Myselves_阅读 3,456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