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孤独至极的电影,从头至尾,没有对话,没有沟通,除了小孩子的笑声和鸟儿的叽叽喳喳外,就是呼啸的风声。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刻画老人的孤独和对于陪伴的渴望,老伴的照片,床上的被抚的妥帖的枕头,无一不在诉说着老人的孤独。
当老人开始带鱼回家,并珍视的用帽子围着鱼缸,甚至特意将炉子挑旺的时候,他对于鱼的珍惜是发自内心的。而当第二天他将鱼放生的时候,他是克制的,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他明白陪伴的短暂,而他不想承受再一次的失去,所以他将鱼放生复之后又吊起一条陪他过夜。而当他没有吊到鱼的那个夜晚,空荡荡的鱼缸放在桌面,而他辗转反侧。鱼让他开始喜欢有陪伴的感觉,他的孤独开始一点点退后,而当这种陪伴消失,他又回到孤独的牢笼里,并更加渴望陪伴。
救起冻僵的鸟儿,源于善意,也开始了老人与鸟儿的故事,老人依旧去垂钓,只是鱼在镜头里很少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鸟儿与老人的互动,而老人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甚至有了活力,当他坐在冰面上吹着口哨看着鸟儿的时候,那份快乐很让人动容。而当鸟儿飞走的时候,老人惊慌失措,放下鱼竿就去找鸟儿。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一只鱼跳出水面,老人犹豫一番,还是捡起了它,就匆匆去找鸟儿,而在树林里,老人摊开帽子鸟儿飞下来的时候,老人的表情跟第一天带鱼回家的时候一样,满心欢喜的将鸟儿带回了家。
这个阶段之前我们看到的老人是善良的,渴望陪伴的,让人心疼的,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人难以预料。
第二天,老人没有再去钓鱼,他捞起鱼缸里的鱼,放在案板上,干脆利落的将它切成了几截,然后放到碗里准备喂鸟儿,但鸟儿却被孩子捉走了,老人开始坐立不安。老人的杀戮与凶残开始初见端倪。
晚上,当鸟儿逃走,孩子来找鸟儿的时候,被老人一把推开,然后跑进风声呼啸的黑夜里。犹豫一阵老人也跟着跑出去了,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出去找鸟儿的,等到他带孩子回来的时候才明白他去找的是孩子,浑身沾雪的两人互相掸雪,然后老人旁边的枕头上终于有了人。
第二天是从孩子的笑声里开始的,老人跟孩子一起烤土豆,给孩子做弹弓,镜头的最后是窗台上毫无防备的鸟儿。然后鸟儿被串着放在火上挣扎,慢慢被烤熟,老人殷勤的把它递给孩子吃。
最后,孩子还是离开了,老人在满天风雪里出现了幻觉,他抱着空气像是抱着孩子,回到家,躺在床上,镜头一转,老人消失了被窝里钻出一只鸟儿,在满天风雪中展翅高飞,至此,剧终。
看评论有说导演想表达轮回还有借鉴上帝七日创世的,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人和孤独的对抗,在这对抗里人性的善与恶,贪婪与节制都不再对立,奇妙的统一了起来,他们共同塑造了一个老人,一个有点喜新厌旧又有点可怜的老人,一个挣扎着不妥协的老人。
人生而孤独,性善或性恶,喜新或厌旧,珍视或毁灭,这些都在变化,唯有孤独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