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风月同天’打了自己的脸

莫让‘风月同天’打了自己的脸


12日晚,《长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的时评,作为一家官媒,这样含酸拈醋的文章是如何通过审核理直气壮的出现在大众面前,实在是令人费解。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评论员一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众所周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以集中营的残忍与当前的疫情作对比,这一点,荒唐至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后两句是“寄诸佛子,共结来源”。它与后来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样,都是一种美好希冀。相信日本在写这些诗的时候,是善意的,是友好的,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时事艰难的时候,不是应该不计前嫌,同舟共济吗,怎么就能扯上奥斯维辛,扯上诗词歌赋呢?

“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本应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没有咬文嚼字不是卖弄学识,只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仅此而已。以此来做文章,大可不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