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诗《自咏五首》(选二)。
其一
【原文】
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
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
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
但异睡着人,不知梦是梦。
【注释】
1、形骸:形体。
2、冠盖:官吏的冠服和车盖。
【解读】
本诗作于宝历二年(826)秋,乐天时任苏州刺史。
原题五首,此为第一首。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后期对人生的一种体悟。
首二句写人们朝暮随群而动,忙忙碌碌。
次二句写荣华难久。
“形骸”二句写官场多变。
结尾两句写人生如梦。
从诗人在苏州任内的表现看他并没有看破红尘而无所作所为。
这种情绪的产生当与年龄的老大与朝政的混乱等相关。
其二
【原文】
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
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注释】
1、五十口:当是指家族而言的,或说指刺史衙门人数。白居易离开苏州刺史任上的《自喜》说:“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
2、差科:科差,差税。对百姓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
3、头:头子。
4、合:应该。
5、手抚:亲自安抚。
6、食蓼虫:蓼,有辛辣味的植物。食蓼虫即吃蓼不以为苦的虫子。
【解读】
此为五首中的第二首。
本诗写诗人自己在苏州刺史任上的生活。
小则为了家庭和家族的利益,大则为了一郡十万户百姓的生活,诗人在勉力工作。
无论是“出”是“入”都承担着责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两句是诗人勤政爱民的写照。
结尾慨叹自己就是食蓼虫一般的命运。
本诗与其一写于同一时期,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