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跟我的小助理—一个95年的萌妹子,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聊起工作的事来,她问我,老师,你对工作的理解是什么?啥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呢?
我一时语塞,忽然意识到,自以为能说会道读书不少的我,却从未认真思考过“工作”的深意。还好我比她多吃好几年饭,于是表面平静、内心狡猾地把问题又踢了回去—先说说你对工作的理解吧。
恩......她清了下嗓子,很认真地说到,我认为工作是人的生命和灵魂在经历了婴幼儿时期的生长、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成长之后进入社会化阶段的一个新的寄存形式,不只是挣钱养家、安身立命,也包括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充实的人生阶段。
哇,这么有深度的回答,来自95年的萌妹子,大四待就业的学生,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先入为主地问她,你是从哪本书的这样的话呀,还挺有深度的。
没有具体的哪本书,可能是自己看书多了瞎想的也多吧。小姑娘眨巴着大眼睛回答我。
这下我真的被震撼到了,作为80末的奔三女青年,我不曾认真地思考关于工作的意义,答不上问题还老奸巨猾地反问回去,甚至还自以为是地认为90后萌妹子的见地是背书而来。唉,自惭形愧面电脑思过,沉思后惊觉,90后的姑娘们根本不是我们脑海中先入为主的“刻板”形象好吗?她们简单直接,真实有趣,不知不觉中她们教给我的事好多好多。
面对爱情,她们更勇敢。不似我们这代女孩面对爱情时的羞涩与含蓄,非得男生苦苦追求浪漫告白,然后我们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欲迎还拒地折磨男孩子几回合才能低下高贵的头。90后的姑娘在爱情来临时更加勇敢更加直接。你追我我喜欢你就直接答应,没感觉就直接say no,再见面依然微笑坦然。我喜欢你就直接出击,哪怕没有结果被人嘲笑也在所不惜。去年在我课堂的自由发言环节,一个小姑娘抓住机会上台发言,向台下男生表白,她说“某某某,我喜欢你,从大学一入学军训时就喜欢你,喜欢你阳光的笑喜欢你帅气的脸。可能你并不认识我,所以今天我想把我的心意告诉你,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咱们才大二,来日方长,不信我毕业前追不到你!”台下一片掌声和欢呼。好吧,姑娘,我不支持你占用课堂时间来表白心仪对象,但发自肺腑地敬佩你对爱情的勇气。
看待学习和工作,她们更多元。关于学习,我们这代人多为唯“成绩”论,认为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好才算有出息,读个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所谓好工作,就是公务员、老师、医生等收入稳定讲出来体面的旱涝保收吃财政的工作。而到了90后这一代,学习上她们不再把成绩好看作长才的唯一标准,在她们眼中,学习关乎热爱关照内心,各种事物,知识也好技能也罢,只要喜欢,随时可以开启学习模式。比如我的表妹,中文专业的她因为对英语的热爱,拼命自学把英语专四和翻译三级证书都拿了下来。我的前任小助理也是因为喜欢健身,厚着脸皮跟体育系的学生们偷师蹭课,练出来堪比袁姗姗的马甲线。相应地,面对工作时,她们的视角也更宽广,选择也更多元。师范学校毕业的她们就业时不再仅限于做中小学老师,她们有创业开美甲店做老板娘的,有去西藏地区支教的,有进医药公司跑销售的,也有做自由职业者在家码字写软文的......姑娘们,可以说,你们在实现着姐姐们当初不敢做的梦。
对待金钱和消费,她们更真我。我们当年读书时,多数人生活费靠家里支援,加上家里条件有限,每个月四五百生活费就算不错了。所以大家都紧衣缩食,生怕到月底断粮。有人说,你们可以兼职去挣钱啊,可是当时我们这方面意识淡漠,再加上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作祟:怕家教的小孩难缠怕发传单没面子,怕女孩子兼职危险等等,兼职赚钱的姑娘们少得可怜。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都是所谓体制内人员,中小学教师,拿着有些微薄的稳定工资,又抱着阿Q心态自我安慰,虽然钱少,但我花得不多呀,消费时也心安理得加入到逛折扣区低档区的行列。
而90后的姑娘们,撇开家境好的不说,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比我们当时的金钱观进步好多,想多花钱就去努力赚钱。基础部分的生活费(多为七八百元)可能还需要靠家里支援,但是超出部分,比如添置衣服鞋子、买化妆品、短期旅行的花费之类,她们不是紧衣缩食,将消费欲望扼杀在摇篮里,更不是向父母伸手索取,而是努力开源,兼职做家教、做促销员、发传单、写程序的比比皆是,用自己的努力满足消费的意愿。工作后她们在多重职业的时代潮流下,并不局限于本职工作的收入,纷纷做起了Slash青年,下班后经营微店,写专栏做文案的也不在少数,赚的荷包满满,花得心满意足。
谢谢你们,亲爱的90后的姑娘们,因为遇见你们,听到你们的故事,看到你们的笑脸,我更加相信这个世界的多元和美好,也不断督促自己不要那么快让身体和灵魂变老,有梦就去追,开心就大笑。
未来属于你们,也属于我们,比如现在,我们都在期待《权力的游戏》更新,哦耶!